即今江苏泰兴市。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泰兴县徙治于此。
即今四川綦江县南一百二十里赶水镇。明嘉靖十一年 (1532) 移东溪巡司于此。在重庆市綦江县南部。面积198.2平方千米。人口7.9万。镇人民政府驻赶水,人口2.5万。宋名捍水,后演变为赶水。曾为南平
一作蓼溪镇。即今湖南洞口县南三十四里花园乡。明于此置巡司。
群蛮国。当距庸 (今湖北西部) 不远。《左传》: 文公十六年 (前611),“庸人帅群蛮以叛楚……楚人……使庐戢黎侵庸……七遇皆北,唯裨、倏、鱼人实逐之”。
在今广西天峨县西北向阳镇。《清一统志·泗城府》:天峨甲“在凌云县境。山高林密,蛮僮错居。本朝乾隆四年设县丞驻此”。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西北向阳。清乾隆四年(1739年)设凌云县丞驻此。
在今四川乐山市东乌尤山西山岩。岩上有尔雅台。相传为郭璞注尔雅处,故名。实为东汉犍为郭舍人注尔雅处。《舆地纪胜》 卷146嘉定府: 郭璞书岩 “在乌尤山”。
又作杨梁。春秋宋地,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南三十里。《左传》:襄公十二年(前561),“楚子囊、秦庶长无地伐宋,师于扬梁, 以报晋之取郑也”。春秋宋地。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南。《左传》襄公十二年(前561年)
即今安徽祁门县西南百里倒湖。明万历《祁门县志》 卷4 《乡市》 有倒湖村。
即今天津市东南中旺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0青县图:东有中旺。
在今青海刚察县北。清张穆 《蒙古游牧记》卷12前左翼头旗: “按前左翼头旗及西右翼前旗,皆驻牧在青海迤北琼科地方。《平番奏议》: 青海迤北琼科地方,甚为宽广,足敷各旗驻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