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关
明置,属石泉县。在今四川北川县东北。《明史·地理志》 石泉县:“东北有大方关。”道光《龙安府志》卷2:大方关“在县东北八十里。左邻白草番番寨”。
明置,属石泉县。在今四川北川县东北。《明史·地理志》 石泉县:“东北有大方关。”道光《龙安府志》卷2:大方关“在县东北八十里。左邻白草番番寨”。
①十六国前凉张骏十二年(335)置,治所在敦煌县(今甘肃敦煌市西)。《元和志》卷40:沙州“盖因鸣沙山为名”。辖境相当今甘肃安西县以西,新疆吐鲁番以东地。不久废。②十六国西秦置,治所在乐都县(今青海乐
①又作统门水、徒门河、土门河、豆满江。即今吉林东南中朝界河图们江。《清一统志·吉林一》: 图们江 “在宁古塔城南六百余里。源出长白山,东北流绕朝鲜北界,又东南折会诸水入于海”。图们江除下游入海处一小段
地区名。广东、广西古为百粤地,故称两粤。称广东为粤东,广西为粤西。后专指广东为粤省。地区名。与“两广”同义。广东、广西本百粤(越)地,故又别称粤东、粤西,合称“两粤”。
在今湖南张家界市西。《方舆纪要》卷77永定卫“那平关”条下:“《志》云,(大庸)所有那平、边岩下、青鱼滩三关,旧皆为戍守处。”光绪《湖南通志》卷31永定县:边严关“在县西三十里。凿石道里许,通西路蛮洞
北魏置,属析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老城镇东三十里。西魏废。古县名。北魏置,在今河南省淅川县境。属析阳郡。西魏废。
在今江苏江宁县西南牛首山南祖堂山下。是五代南唐烈祖李昪和中主李璟的陵墓。1950年发掘。李昪陵名钦陵,李璟陵名顺陵。两陵并列,墓室规模和建筑形制相仿,为仿木结构多室的砖石建筑。柱、枋、斗拱表面施绘彩画
在今江西泰和县南。《南齐书·高逸传》:始兴人卢度“隐居西昌三顾山,鸟兽随之”。《清一统志·吉安府一》:三顾山“在泰和县南五十里,正当县治。三峰秀特如相顾状。下有洗马池,相传为郭子仪遗迹。……又宋徽宗时
五岭之一。又名永明岭、揭阳岭。在今湖南省与广西交界处。最高峰韭菜岭在湖南江永县西北,海拔2009米。《水经·钟水注》: “都山即都庞之峤也,五岭之第三岭也。”又称揭扬岭。南岭组成部分。在湖南省南部和广
在今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东南。《清史稿·地理志》西隆州:“州城有里仁汛。”有外委驻守。
东魏武定六年 (548) 改宁陵县置,属下蔡郡。治所在今安徽凤台县西北。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