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井
即今云南罗平县东南大水井乡。清有外委把总驻防。
集镇名。(1)在云南省罗平县南部。大水井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100。明在村中打有一口大井,遂名。产玉米、小麦、油菜籽、烤烟、生姜等。黄八公路经此。(2)在云南省鲁甸县东南部。大水井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570。清雍正八年(1730年),人们就该地一泉修为较大水井,村以此名。产玉米、马铃薯、烤烟、核桃等。有煤窑及石灰、水泥厂。昆水公路经此。
即今云南罗平县东南大水井乡。清有外委把总驻防。
集镇名。(1)在云南省罗平县南部。大水井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100。明在村中打有一口大井,遂名。产玉米、小麦、油菜籽、烤烟、生姜等。黄八公路经此。(2)在云南省鲁甸县东南部。大水井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570。清雍正八年(1730年),人们就该地一泉修为较大水井,村以此名。产玉米、马铃薯、烤烟、核桃等。有煤窑及石灰、水泥厂。昆水公路经此。
明洪武二十年(1387)置,属金乡卫。在今浙江苍南县东南渔寮乡雾城。隆庆初并入蒲门千户所。
亦名寿昌海、寿昌湖。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南南湖乡东南黄水坝。《史记· 乐书》: “又尝得天马渥洼水中。” 即此水。《汉书· 武帝纪》 亦曰:西汉元鼎四年 (前 113) 秋,“马生渥洼水中,作宝鼎、天马之
西晋置,属九德郡。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境。南朝宋以后废。
北魏置,属巴州。在今四川阆中市。《魏书·僚传》: 孝昌中,“ (魏) 子建启以 (隆城) 镇为南梁州”。《资治通鉴》: 南朝梁中大通元年 (529),“又立隆城镇”。胡三省注: “宋白曰: 取其连冈地
在今贵州黔西县境。《清一统志·安顺府》:大坝洪“在清镇县西北一百五十里,入水西境内。明天启初,副将张彦方败贼,深入大坝洪冈岛,即此”。
即今河北井陉县东十二里西方岭乡。《方舆纪要》卷14获鹿县:方岭寨“在西屏山麓。元末居民设砦于此,据险自保处”。
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南。相传盛彦师斩李密于此。故名。然据新、旧 《唐书·李密传》,李密被斩处当在今河南嵩县南邢公岘。
即今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东南板石庙乡。《清史稿·地理志》 伊通州: “东南: 大星岭,其东板石屯,伊通河出西北。”
即今福建福安市西北社口镇。清光绪《福安县志》卷3街市:社口市在“邑北三十五里”。
明洪武十四年(1381)改平月长官司置,治所即今贵州福泉县。次年改置平越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