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濛溪河
亦名濛溪河。在今四川资中县东。源出乐至县南,上源高桥河会石湍河后,流经乐至、资阳、安岳,至县东南苏溪乡濛溪口注入沱江。《寰宇记》卷76盘石县:大濛溪“在县西(东)二十里。溪内有石龙三条,若遇旱,祈即雨”。《清史稿·地理志》 资州:“大濛溪源出西龙家坝,又名都溪,东流径城南,至唐明渡入资江。”
亦名濛溪河。在今四川资中县东。源出乐至县南,上源高桥河会石湍河后,流经乐至、资阳、安岳,至县东南苏溪乡濛溪口注入沱江。《寰宇记》卷76盘石县:大濛溪“在县西(东)二十里。溪内有石龙三条,若遇旱,祈即雨”。《清史稿·地理志》 资州:“大濛溪源出西龙家坝,又名都溪,东流径城南,至唐明渡入资江。”
唐开元前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甘洛或越西县境。北宋以后废。
1935年2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由南郑、褒城二县析置,治新集 (今陕西南郑县西新集镇)。取二县首字为名。不久废。旧县名。川陕苏区设。1935年2月,由陕西省南郑、褒城两县析置。以两县首字为名。治新集(今南
在今江西星子县南三十里,地当鄱阳湖之滨。明置巡司于此。古镇名。渚溪,又称渚矶。在今江西省星子县南鄱阳湖西岸。明时置巡检司于此。
在今河北香河县西。 《明史·地理志》香河县: “西有板口河, 源出通州东之孤山, 经县界,入于白河。”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泽州。治所即今山西陵川县。《元和志》 卷15: “因川为名。” 大业初属长平郡。唐属泽州。蒙古至元三年(1266) 废,后复置陵川县。清雍正六年 (1728) 属泽州府
即今江西南城县南六十里都军城。明置巡司于此。
即今北京市门头沟西北清白口乡。位于清水河入永定河汇口处。清有巡司驻此。
明末置,属施州卫。治所在今湖北来凤县西南百福司镇。清雍正十三年(1735)废。
西晋武帝时分比景县置,属日南郡。治所在今越南省广泽一带。南齐后废。古县名。西晋武帝时析比景县置。治今越南广平省洞海北。属日南郡。南朝宋后地入林邑国废。
又作弗朵河卫。明永乐六年(1408)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左侧的弗答哈河流域。后废。又作弗朵河卫。明永乐六年(1408年)置,治所今址不详,辖区约今俄罗斯境内黑龙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