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谷龙长官司
元末置,明属龙里卫。治所在今贵州龙里县北大谷龙。清改属龙里县。
元末置,明属龙里卫。治所在今贵州龙里县北大谷龙。清改属龙里县。
即今江苏仪征市东北新城镇。《方舆纪要》 卷23真州: 新城村 “在县东北十五里。南通何家港,北达扬子桥,往来之通道也。俗谓之都天庙”。
即恒山。又名神尖。在今河北唐县西北一百五十里。宋沈括《梦溪笔谈》卷24:“北岳常岭(恒山),今谓之大茂山者是也。半属契丹,以大茂山分脊为界,岳祠旧在山下。”即此。
唐置,为军镇,属戎州。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南安边镇。
即今山东鱼台县西南鱼城乡。清乾隆二十二年 (1757) 鱼台县由旧城村迁治于此。1964年移今治谷亭镇。即今山东省鱼台县西南鱼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鱼台县移治于此。
在今江苏宜兴市北五十里漕河之滨,与武进县接界。明置巡司于此。
即勃海所。在今北京市怀柔县西北。《清一统志·顺天府四》: 黄花路城 “在昌平州东北一百里。旧名勃海所。明弘治中置千户所于此。万历初移置于慕田峪,四年复还旧治。本朝顺治初改设黄花路参将驻守,后改都司,今
在今浙江常山县东三十二里招贤镇。《方舆纪要》 卷93衢州府西安县: 招贤渡 “在府西南三十里,信安溪渡口也,路达常山”。
即今湖北黄陂县西北二十二里罗汉寺镇。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 黄陂县西北有罗汉寺市。
即今四川广汉市东北二十里小汉镇。清嘉庆《四川通志》卷89汉州:小汉镇铺“在州北二十里”。
即羌水之口。在今甘肃东南西倾山南白龙江沿岸。《三国志·魏书·邓艾传》: 景元四年 (263),邓艾伐蜀,遣天水太守王颀攻姜维营。金城太守杨欣等诣甘松,“欣等追蹑于强川口,大战,维败走”。《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