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山西朔州市平鲁区北。《方舆纪要》卷44朔州: 第三堡 “在井坪所北三十里。嘉靖三十三年筑,万历初增修,周一里有奇,分边十三里零。……隆庆中,设小市于此”。
唐武德元年 (618) 置益州总管府,治所在益州 (今四川成都市)。三年 (620) 改置西南道行台。九年 (626) 改置益州都督府,督益、绵、简、嘉、陵、雅、眉、濛、犍、邛十州及巂、南宁、会三州都
一名屠河城。即今辽宁锦州市。《清一统志·锦州府》: 徒河旧城 “在锦县西北。相传虞夏时已有此城。刘恕 《外纪》: 周惠王三十三年,齐桓公救燕,破屠河。即徒河也”。又作屠河城。在今辽宁省锦州市。相传虞舜
战国魏邑,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史记·魏世家》:魏武侯二年(前394),“城安邑、王垣”。《索隐》引徐广云:“垣县有王屋山,故曰王垣。”西汉置垣县。古邑名。即垣。战国魏邑。在今山西省垣曲县东南王茅。因
即今青海东南部的阿尼马卿山。《清一统志·青海厄鲁特》:积石山“即今大雪山。番名阿木奈玛勒占木逊山”。
即琅邪郡。治所瑯邪县 (在今山东胶南市西南琅琊镇)。
即今云南丘北县东南天星乡。《清一统志·广西州》: 弥勒湾 “在弥勒县境。自临安府阿迷州陇希寨东流六十里至弥勒湾”。
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南。即洭水 (今连江) 合溱水 (今北江) 之口。《水经·洭水》: 洭水 “南出洭浦关,为桂水”。郦道元注: “关在中宿县。洭水出关,右合溱水,谓之洭口。” 《陈书·章昭达传》:“欧阳
隋开皇十三年(593)置,属宁都县,即今江西石城县。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升为石城县。
又作叴由、仇首、仇由、厹由。春秋国名。在今山西盂县东北。《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知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即此。即“仇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