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太湖山

太湖山

①在今安徽含山县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29含山县“龙洞山”条下:“太湖山在县南七十里。旧有湖,岁久湮废。山奇峰十余,削立秀挺,状如列戟。”

②又作大湖山。在今福建闽清县东。《清一统志·福州府一》:太湖山“在闽清县东十里。山椒有湖,约半里许”。

③即今福建德化县西北大龙湖。明《寰宇通志》卷46泉州府:太湖山“在德化县西。四面崔嵬, 山顶平广,数丈内有池丈许,影涵太空”,故名。《方舆纪要》卷99泉州府德化县“戴云山”条下:“又西里许曰太湖山,……俗曰龙湖,又名青草湖。山形如船,亦名飞船山。”

④一名大湖山、圣湖山。在今福建浦城县西南,石陂溪出此。《寰宇记》卷101建州浦城县:太湖山“在县西南一百里。《记》云,太湖山,一名圣湖山。湖在山顶,昔有采药者至此湖畔,见满湖芙蓉,涉水采之,乃石也。亦有禽鸟远如飞翔,近视则石”。

⑤在今江西定南县东南。《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定南县:太湖山“在县(治今老城镇)东北五十里。高数百仞”。

⑥一名壶山、大狐山。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七十里。《水经·比水注》:“太胡山在比阳北和东三十余里,广圆五六十里。张衡赋南都所谓天封太胡者也。”

⑦在今贵州黎平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太湖山在府东北五里。”


(1)在浙江省乐清市东北,乐清、温岭、台州三县市交界处。海拔734米,顶有天然湖,常年积水,名由此得。 (2)在安徽省含山县南,合芜公路斜贯腹部。东北—西南走向。有奇峰十余,峭立挺秀,主峰海拔441米。山上有古刹普明塔院(即普明寺,一称太湖寺),前为大雄宝殿,后为肉身殿,香火鼎盛时期,游客云集,有“小九华”之称。山麓有湖,久湮。山中林木茂盛,设有林场和中型养鹿场,并产多种中药材。辟有国家森林公园。


猜你喜欢

  • 西周封国。姒姓。在今陕西华县西南。《尚书·顾命》:乃同召“彤伯”。战国时为秦邑。《史记·魏世家》:惠王二十一年(前349),“与秦会彤”。《六国年表》:秦孝公二十四年(338),“孝公薨。商君反,死彤

  • 晋陵县

    ①西晋永嘉五年 (311) 因避东海王越世子毗讳,改毗陵县置,属毗陵郡。治所即今江苏常州市。隋开皇九年 (589) 为常州治,大业初为毗陵郡治。唐复为常州治。明初并入武进县。②东魏改睢陵县置,为临潼郡

  • 图宁铁路

    从吉林图们 (今图们市) 至黑龙江宁北(今牡丹江市)。长248.7公里。为图佳铁路南段。日伪于1933—1935年修筑。

  • 东沙河

    即今辽宁普兰店市东之沙河。《方舆纪要》卷37金州卫:东沙河“在卫东百里,下流入海”。

  • 瓠口

    即谷口。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北五十里泾水出山之口。《史记·河渠书》: 韩 “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索隐》: “瓠口即谷口。”即“谷口(1)”。

  • 九阿

    又称九曲。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北。《水经注·洛水》:“洛水东经九曲南,其地十里,有阪九曲。《穆天子传》所谓‘天子西征,升于九阿’,此是也。”

  • 芜湖镇

    唐置,属当涂县。即今安徽芜湖市。《寰宇记》卷105芜湖县:“陈平,县废,地入当涂。其实为江津之要区。自唐武德以来为镇,隶姑孰。”

  • 咭丹

    即吉兰丹。 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东北部吉兰丹一带。清谢清高 《海录》 有专条记述。

  • 蒲矶山

    一名蒲圻山。在今湖北蒲圻市西北赤壁山。《水经·江水注》: “陆水又东径蒲矶山北。” 《舆地纪胜》 卷66鄂州: 蒲矶山在 “嘉鱼县境。若湖若洲,皆以蒲矶名。盖蒲圻县初置于此”。《清一统志·武昌府一》

  • 黑峪关

    亦作黑谷关。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一百二十八里新城子乡之黑关,与河北承德、兴隆二县交界处。《方舆纪要》 卷11密云县: 黑谷关 “在曹家寨东北,有水关”。清设把总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