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太行八径

太行八径

亦称八径。穿越太行山脉的八条陉道。《述征记》:“太行首始河内,北至幽州,凡八陉。第一轵关陉(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北),第二太行陉(在今河南沁阳市西北),第三白陉(在今河南辉县市西),第四滏口陉(在今河北磁县西北),第五井陉(在今河北井陉县西),第六飞狐陉(在今河北蔚县东南),第七蒲阴陉(在今河北易县西北),第八军都陉(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 向为华北平原和山西高原之间的交通要道。


猜你喜欢

  • 东坊口

    即今福建长汀县东北五里东街。唐开元间,汀州及长汀县自长汀村(今上杭县北九洲)徙治于此。大历四年(769)又迁治白石村(即今长汀县治)。

  • 马尾河

    ①在今四川绵竹县东。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9绵竹县:“(马尾)河出无为山。宋淳熙间有碑云:群雁排空,成‘无为’二字,因名。有河水出焉,流如马尾,因名马尾河也。”②即今贵州都匀市南清水河上游。《方舆纪

  • 忻城郡

    唐天宝元年(742)改芝州置,治所在忻城县(今广西忻城县)。辖境相当今广西忻城县大部及都安瑶族自治县东北部地。乾元元年(758)复为芝州。唐天宝元年(742年)以芝州改置,治忻城县(今属广西)。辖境同

  • 右江镇

    ①北宋置,属宣化县。即今广西南宁市西北七十里那龙镇。②清雍正五年(1727)置,属广西提督。治所在凌云县皈乐墟(今广西百色市北)。七年(1729)改驻百色(今百色市)。后废。

  • 四口关

    在今山东茌平县南。《元和志》卷10齐州长清县:废四口关“在县西南五十里。后魏置,武德九年废”。《清一统志·济南府二》 载:四口关“盖即古四渎津之口也”。隋置,在今山东省茌平县南。即古四渎口也。自河入济

  • 李家陂

    在今广西容县北。《方舆纪要》卷108容县:李家陂在“县北半里。思登江汇流处也。溉田甚广”。

  • 类伍齐

    又作类乌齐。在今西藏类乌齐县西北类乌齐镇。清乾隆 《卫藏通志》 卷4: “察木多由类伍齐草地进藏。” 即此。见“类乌齐县”。

  • 古楼埠水

    在今江西万年县西。《方舆纪要》卷85饶州府万年县:古楼埠水“在县(今青云镇)西北。《志》云,其水北流,合余干县冯田水入鄱阳县界,会于珠湖。明朝正德四年,官军捕姚源盗遇伏于古埠, 即此”。

  • 宏风县

    即弘风县。治所即今陕西延川县东南延水关镇。《方舆纪要》卷57肤施县:延水城“(唐贞观)二十三年改安人县为宏风县。神龙元年改为延水县”。古县名。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改安民县置,治今陕西省延川县东南

  • 宜安

    战国赵邑。在今河北藁城市西南宜安村。《史记·赵世家》: 幽缪王迁三年 (前233),“秦攻赤丽、宜安”。《方舆纪要》 卷14真定府藁城县引《舆地记》: “宜安城,李牧所筑,旁有土山,冈阜崛起,又有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