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如东县

如东县

1945年11月苏中革命根据地改如皋县置,治马塘(今江苏如东县西马塘镇)。1949年4月属苏北行署区。1952年11月复属江苏省。


在江苏省东南部、黄海之滨。属南通市。面积 1872 平方千米。人口109.3万。辖20镇。县人民政府驻掘港镇。古为产盐地,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属如皋县。北宋设掘港、丰利、栟茶、马塘、古坳诸盐场。1912年境内设掘港、苴镇、丰利、双甸、岔河、马塘六行政局。1940年析如皋县置如西县(白蒲、丁堰、柴湾间通扬运河一线以东仍称如皋县,驻马塘;以西称如西县)。1945年如皋县改名如东县,以地处古如皋县之东乡得名;如西县则复名如皋县。俟后东台县栟茶镇及其以南各乡和栟北区来属。1949年属苏北行署区南通专区。1951年迁治掘港。1952年改属江苏省南通专区。1954年划白蒲、丁堰等22乡归还如皋县。1956年将四窑、五港二乡划归南通县。1959年又将旧场公社划归海安县。1970年属南通地区。1983年划属南通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和南黄河滨海平原,河流有如泰运河、南凌河、栟茶运河和江海河、九洋河、马丰河、掘苴河等。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小麦、棉花和花生、油菜籽、黄麻、薄荷等。岸外为吕四渔场。沿海滩涂盛产文蛤、竹蛏等。北渔、南港、东凌、环渔为主要渔业基地。有纺织、食品、化学、机械、电子、建材等工业。如掘、掘青、掘李等公路经此;洋口港为古长江入海口,水域深广。古迹有宋代范公堤遗址。


猜你喜欢

  • 高乐县

    西汉置,属勃海郡。治所在今河北南皮县东南三十里董村乡。东汉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省南皮县东南董村。属勃海郡。东汉省。

  • 怀德故城

    在今陕西富平县西北。《寰宇记》卷31耀州富平县:“怀德故城在今县西南十一里,非汉怀德县也。盖后汉末及三国时因汉旧县名于此立县为名。今有废城存。”《清一统志·西安府二》 “怀德故城”条引《县志》称:“俗

  • 昆夷

    ①即犬戎。殷、周时期,游牧于泾、渭流域,今陕西彬县、岐山一带。《孟子·滕文公下》:“文王事昆夷。” 即是。②即绲夷。在今甘肃陇山以西。《孟子·梁惠王下》: “文王事昆夷。”

  • 亮善郡

    北周天和年间置,属西宁州。治所在苏祁县 (今四川西昌市西北六十里礼州镇)。辖境相当今四川西昌市北部地。隋开皇三年 (583) 废。北周武帝置,治苏祁县(今四川西昌市西北礼州)。属西宁州。辖境相当今四川

  • 沃沮国

    两汉时代东沃沮(南沃沮)与北沃沮之合称。南沃沮在今朝鲜咸镜道;北沃沮在今吉林东南部珲春市一带。《后汉书·东夷传》:“东沃沮在高句骊盖马大山之东,东溟大海,北与挹娄、夫余,南与貊接。……

  • 吹角坝

    在今四川綦江县南吹角乡。《舆地纪胜》卷180南平军:吹角坝“去军四十里。有古摩岩”。

  • 榆林府

    清雍正八年 (1730) 于榆林卫地置,属陕西省。治所在榆林县 (今陕西榆林市)。辖境相当今陕西横山、佳县以北,长城以南地区。1913年废。清雍正八年(1730年)于明榆林卫地置,治榆林县(今陕西榆林

  • 板城渚口

    即板渚。在今河南荥阳市北牛口峪附近。《水经·河水注》: “河水又东径板城北,有津,谓之板城渚口。”即“板渚”。

  • 通城镇

    唐元和五年 (810) 改锡山镇置,属唐年县。即今湖北通城县。北宋熙宁五年 (1072) 改置通城县。南宋绍兴五年 (1135) 复为镇,属崇阳县。十七年 (1147) 复为通城县。古镇名。唐元和中置

  • 朱吾县

    西汉置,属日南郡。治所在今越南平治天省美丽附近。南朝地入林邑,废。隋大业元年(605)复置,属荡州。三年(607)属比景郡。后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越南广平省美丽附近。属日南郡。三国吴为日南郡治。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