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勒川
今塔吉克斯坦喷赤河上源瓦罕河。《旧唐书·高仙芝传》: 天宝年间,攻吐蕃连云堡,“堡中有兵千人,又城南十五里因山为栅,有兵八九千人。城下有娑勒川,水涨不可渡。……天宝六载八月,仙芝虏勃律王及公主趣赤佛堂路班师。九月,复至娑勒川连云堡”。
今塔吉克斯坦喷赤河上源瓦罕河。《旧唐书·高仙芝传》: 天宝年间,攻吐蕃连云堡,“堡中有兵千人,又城南十五里因山为栅,有兵八九千人。城下有娑勒川,水涨不可渡。……天宝六载八月,仙芝虏勃律王及公主趣赤佛堂路班师。九月,复至娑勒川连云堡”。
唐乾封元年 (666) 分万年县置,属雍州。治所在长安城内永乐坊 (今陕西西安市南草场坡东)。长安三年 (703) 废。古县名。唐总章元年(668年)析万年县置,治今陕西省西安市城南。属京兆府。武周长
即今湖北钟祥市北长寿河。《水经· 沔水注》: 枝水 “出大洪山而西南流,径襄阳鄀县界西南,径湫城东南,左注敖水”。
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改信都国置,治所在信都县(今河北冀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冀州、安平、饶阳、深州、武邑、衡水、枣强、新河、南宫等县市及武强、广宗县一部分地。延光元年(122)改为安平国。
即今甘肃玉门市北宽滩山。《清一统志·安西州》: 宽台山 “在玉门县赤金所东南,嘉峪关西。山宽如台,故名”。
在今陕西城固县北三十里。《水经·沔水注》: “壻水南历壻乡溪,出山东南流,径通关势南。山高百余丈,上有匈奴城,方五里,浚堑三重。高祖北定三秦,萧何守汉中,欲修北道,通关中,故名为通关势。” 《舆地纪胜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置,属四川提督。在今四川金川县北庆宁乡(旧名茹寨)。
在今河北迁安县东北二十八里,东近卢龙县界。《方舆纪要》卷17迁安县:万军城“山岩突起,顶有土城,周围二百余步,中有将台遗址,相传唐太宗征高丽尝驻军于此。今名帐房山”。
在今四川绵阳市南。《新唐书·地理志》巴西:“南六里有广济陂,引渠溉田百余顷。垂拱四年,长史樊思孝、令夏侯奭因故渠开。”古水利工程名。在今四川省绵阳市南。唐垂拱四年(688年)因故渠开,溉田百余顷。后废
在今江西南城县西南。南朝宋谢灵运《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诗曰:“铜陵映碧润,石磴泻红泉。”张铣注:红泉“谓自砂中流出,故其色红”。又灵运《山居赋》云,“泛丹砂于红泉”。
在今广东英德市东北高桥村。《方舆纪要》卷102英德县 “虎尾径营” 条内: “ 《志》 云,县境江道上达韶阳,则有高桥、观音坑诸营,弹压上游。”《清一统志 ·韶州府》: 高桥营 “在英德县北弹子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