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洼
在今河北大城县西。《方舆纪要》卷11大城县:孝顺洼“相传唐太宗征辽,万马所饮而成”。
在今河北大城县西。《方舆纪要》卷11大城县:孝顺洼“相传唐太宗征辽,万马所饮而成”。
隋大业中改原武县置,属荥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南三十六里原武镇。唐初复改为原武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今河南省原阳县西南原武镇。属荥阳郡。唐初改名原武县。
唐武德四年(621)置,属南晋州。治所在今湖北黄梅县南二十里郭家咀村。八年(625)废。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今湖北省黄梅县西南濯港镇附近。属南晋州。八年废。
①北齐改角城县置,为淮阳郡治。治所在今江苏淮阴市西南古淮水与泗水交会处。北周改为临清县。②隋开皇十六年(596)置,属耿州。治所在今山西吉县西北四十五里古贤村。后属汾州。大业初属文城郡。唐武德元年(6
在今贵州遵义市城区东南十五里永康乡皇坟咀。原系宋代白锦堡,后为播州杨氏墓地。杨璨墓建于南宋淳祐年间(1241—1252)。1957年清理发掘前已被破坏,出土文物较少。腰坑内获铜鼓两面,铸造精美。墓用白
北宋置,为羁縻州,属黔州。治所在今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西南火烘乡。后讹为和宏州。元改为镇宁州。北宋置,治今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南。属成都府路。辖境约相当今格凸河以西,打帮河以东一带。南宋因之
洛阳之别称。因东周、东汉皆建都于此,故名。班固 《东都赋》: “子徒习秦阿房之造天,而不知京洛之有制也。”河南洛阳的别称。因东周、东汉至北魏均建都于此,故名。班固《东都赋》:“子徒习秦阿房之造天,而不
即今浙江苍南县东五十四里炎亭镇。《方舆纪要》 卷94平阳县: 炎亭寨 “在县南、金乡卫东七里,有海口,倭贼从此径犯卫城”。
即今安徽青阳县东长山。《方舆纪要》卷27青阳县:古长山“在县东南三十里, 秀拔群山。宋范仲淹尝读书其中,更名读山”。
即今四川会东县南之鲹鱼河。《清一统志·宁远府一》:玉虹河“在会理州东。自州东北发源,南流经苦竹坝,又东南入金沙江”。
唐置,在今四川江津市东。《资治通鉴》:唐乾宁三年 (896),荆南将许存 “弃城走,其众稍稍归之,屯于茅坝”。胡注: “宋白曰: 渝州江津县有茅坝驿。” 《方舆纪要》 卷69江津县: 茅坝驿“在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