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宁武县

宁武县

①明万历十八年(1590)置,为龙安府治。治所即今四川平武县。十九年(1591)改为平武县。

②清雍正三年(1725)置,属宁武府。治所即今山西宁武县。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


在山西省中北部、内长城南侧。属忻州市。面积 1987 平方千米。人口15.8万。辖4镇、10乡。县人民政府驻凤凰镇。秦置楼烦县,属雁门郡。两汉、三国魏因之。西晋废。唐末曾置宁武军,后废。据《资治通鉴》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载:李克用“进击宁武及岢岚军”,宁武即此。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置宁化县,于县置宁化军;熙宁三年(1070年)废宁化县,元祐元年(1086年)复为宁化县;崇宁三年(1104年)再废宁化县为镇。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改军为州,复置宁化县,为宁化州治。蒙古太祖十六年(1221年)废宁化州、县入管州。元大德五年(1301年)建宁武屯,次年立万户府,属大同路。明景泰元年(1450年)立宁武关;嘉靖十九年(1540年)置山西镇,统宁武、雁门、偏头三关。清初改宁武关为宁武营。雍正三年(1725年)设宁武府,并设宁武县为府治。1912年废府存县。1914年属雁门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属忻县专区,1958年属晋北专区,1961年属忻县专区。1983年属忻州地区,2000年属忻州市。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东部边缘,为汾河、桑干河的发源地。汾河、桑干河、恢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莜麦、马铃薯、小麦、豆类、谷子为主。矿产有煤、铁、铝土、锰、硫黄、石英、云母、紫砂、花岗石、石灰石、水晶石等。工业有煤炭、炼焦、冶金、化工、建材、电力、机械等。同蒲、宁岢铁路和大运、忻保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芦芽山、管涔山、天池、玄池、宁武关、明建古楼等。


猜你喜欢

  • 朱圄山

    即朱圉山。在今甘肃甘谷县西南三十里。《汉书·地理志》 冀县:“《禹贡》朱圄山在县南梧中聚。”《续汉书·郡国志》 冀县:“有朱圄山。”

  • 乌坵

    一作乌丘山。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乌丘屿。扼兴化湾与湄州湾之口,为本省沿海南北交通要冲。分大丘、小丘两屿。两屿东西并列,相距约二里,大丘在西,小丘在东。因形状象乌龟,故名。大、小乌丘亦名大龟、小龟。岛上丘

  • 三溪

    ①即今浙江嵊县西四十二里镇基乡驻地三溪村。《资治通鉴》:唐咸通元年(860),裘甫“设伏于三溪之南,而陈于三溪之北”。即此。②在今福建长乐市南。《清一统志·福州府一》 引《旧志》:“福清县诸溪,汇于破

  • 柳园集

    即今河北临漳县南四十里柳园镇。明正德《临漳县志》 卷2有柳园集。

  • 回车城

    在今河北赞皇县南,南、北回车村。《魏书·地形志》赵郡房子县:有“回车城”。《方舆纪要》卷14赞皇县:回车城在“县南十里。……《寰宇记》云,回车城李左车所筑也。亦曰左车城,其旁有韩信将台”。

  • 白洋河

    ①在今江苏泗阳县西北。《清一统志·徐州府一》:白洋河“在宿迁县东南三十五里。自安徽泗州流入,即北潼水之下流也。旧为巨浸,望之如洋,故名”。②又名义井河。即今山东栖霞县、烟台市境之白洋河。《方舆纪要》卷

  • 平伐长官司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平伐等处长官司置,属贵州卫。治所在今贵州贵定县西南云雾镇。二十八年(1395)改属龙里卫。万历十四年(1586)省入新贵县。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平伐等处长官司置,治今

  • 朱管陂

    一名白马湖。在今河南沁阳县东北。《水经·沁水注》:白马沟水“首受白马湖,湖一名朱管陂,陂上承长明沟,湖水东南流,径金亭西,分为二水,一水东出为蔡沟,一水南注于沁也”。又称白马湖。在今河南省沁阳市东北。

  • 百谷坞

    即柏谷坞。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南四十里。《水经·洛水注》:“洛水又东径百谷坞北。”

  • 思立砦

    北宋置,属龙水县 (后改宜山县,在今广西宜州市西北)。熙宁八年 (1075) 并入龙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