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安乐镇

安乐镇

①北宋置,属历亭县。即今山东武城县东北四十二里四女寺镇。

②北宋置,属阳谷县。即今山东阳谷县东北三十里安乐镇。


(1)古镇名。又称四女树镇。即今山东省武城县北四女寺镇。金属历亭县。(2)今镇名。(1)在安徽省天长市西北部。面积68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安乐,人口 3150。镇区内有安乐水库,地以水库名。1950年置安乐乡,1958年属铜城公社。1961年析置安乐公社,1983年复为安乐乡,1992年置镇。主产稻、小麦、棉花、油菜籽等。有仪表、电线电缆、缫丝、玩具等厂。有公路北接天铜公路。古迹有北岗汉墓群。(2)在山东省阳谷县东部、赵王河左岸。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3.7万。镇人民政府驻安乐,人口 8900。安乐初名老君堂。五代周世宗柴荣北征遇疾,在镇中清凉寺养病,病愈后更名安乐,金代镇遂有安乐镇之称。镇境1949年为五区。1958年省入寿张县为公社驻地,1961年回归阳谷县亦为公社驻地。1984年改为安乐镇。赵王河流经。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花生等。有种鸡、机械、皮毛加工等厂场。阳七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黄山文化遗址。(3)在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中部、洛阳桥南端。面积21平方千米。人口4.4万。镇人民政府驻安乐窝,人口 2650。本为五代时安审琦故居。清理学家邵雍(自号安乐先生)居此,取名安乐窝。村以此得名。1957年设安乐乡,1964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5年置镇。有印刷机械、化工、弧型玻璃、炼油、造纸等厂。洛龙、洛偃、洛宜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邵雍祠堂。(4)在陕西省三原县南部。面积21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安乐村,人口 3210。相传清代建村,取“安居乐业”之意命名。1949年设安乐乡,1961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7年设镇。有银耳罐头、塑料制品、农机修配、水泥预制件等厂。为县东南部农贸集市。咸铜铁路经此,有公路通三高公路。(5)在陕西省岐山县南部。面积77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安乐寨,人口 2130。明代筑寨,取“安居乐业”之意为名。1949年设安乐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7年设镇。主产小麦、玉米,盛产辣椒、大蒜、莲藕。为县粮油主产区之一。有机械、冶炼、电镀、玻璃制品、造纸、童鞋、果品等厂。有公路接310国道。


猜你喜欢

  • 石篆山摩崖石刻

    在今四川大足县西南五十里石桌乡石篆山上。为儒、释、道三教摩崖造像群。始刻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主要集中在子母殿、千佛崖两处。子母殿有九龛,佛教造像有毗卢佛、文殊、普贤等,儒家造像有孔子,道教造像

  • 貂皮屯

    即今辽宁开原市东六十五里貂皮屯。民国《开原县志》 图: 东有貂皮屯。

  • 崇化坊

    即今福建建阳市西书坊。南宋时与麻沙镇并为印书业中心,号称 “图书之府” (祝穆 《方舆胜览》 前言)。明代仍 “比屋皆鬻书籍,天下客商贩者如织” (嘉靖 《建阳县志》)。清以后衰落。即今福建省建阳县西

  • 唐古特

    一作唐古忒。清代文献中对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的称谓。元时蒙古人称党项人及其所建的西夏政权为唐兀或唐兀惕,后渐用以泛称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诸部。清初曾沿用此称,作唐古特。今蒙古语仍称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为唐古

  • 洛须龙

    即今四川石渠县南洛须镇。清末于此置登科府。民国初置邓柯县。“洛须龙” 藏语意为 “传教的地方”。

  • 甘露镇

    ①即今江苏无锡县东五十二里甘露镇。《新唐书·昭宗纪》:大顺二年(891),“甘露镇使陈可言陷常州”。即此。元于此置巡司。明废。②在今江苏镇江市北部北固山西侧。《资治通鉴》:唐景福元年(892),“刘建

  • 图斯池

    一作特穆尔图淖尔。唐代称热海、大清池。即今吉尔吉斯斯坦东部之伊塞克湖。为伊犁将军辖地。《清一统志·伊犁》: 图斯池 “在伊犁西三百余里。东西四百里,南北二百里,周广六百余里,四围之水咸汇于此”。后为沙

  • 王蠋墓

    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西北召口乡南。东距画邑城遗址(桐林田旺遗址)二里。王蠋,战国时齐画邑人, 因进谏齐王不听,故退耕于野。《史记·田单列传》载:“燕之初入齐,闻画邑人王蠋贤,令军中曰‘环画邑三十里无入

  • 有仍

    又称有仍氏。夏代方国。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仲浅。《左传·哀公元年》:“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灭夏后相,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惎浇能戒之。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

  • 月江

    即今广西横县南郁江。《方舆纪要》卷110横州:郁江“在城南。自永淳县东流至此,环抱州城,其形如月,谓之月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