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小海镇

小海镇

①即今江苏大丰县南三十九里小海镇。旧属东台县。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东台县:“小海镇在治东北五十里。”

②即今江苏通州市(金沙镇)西南三十四里小海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通州(今南通市)东南有“小海”。


(1)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南部。面积27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小海,人口 7400。相传三百多年前此地为沙滩,水面较大,人称小海。因以为名。1955年为小海乡。1958年改向阳公社,1959年改名小海公社。1983年复为乡,1986年改置镇。2001年划归南通市崇川区。产稻、小麦、油菜籽、薄荷、黄麻等。工业有纺织、建材、机械、化工、刺绣等厂。通启运河横穿中部。有纺织、汽车油封、织带、电子等厂。通启公路经此。(2)在江苏省大丰市南部。面积124.1平方千米。人口4.4万。镇人民政府驻小海,人口2800。明正德年间草堰朱、夏等灶户迁此立灶煮盐,后发展为小海场万盈团和大庆团。清乾隆前以小海团名场,乾隆年间盐场课司署迁此,村落形成后以小海为名。1949年为小海镇,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89年复置镇。2000年南团乡并入。主产稻、小麦、棉花等。盛产灵芝、蚕茧、兔毛。有化工、毛纺、机械、建材、地毯、农机、化肥等厂。沈方、小万公路经此,通客车。龙港村有温泉。古迹有镇海寺。(3)在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中部、草海北侧九头山西南。面积206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小海村,人口4320。因附近有一喀斯特湖,由此得名。1949年属小海乡、龙泉乡,1953年置小海、朱嘎、松山、三道河、金海乡。1958年置小海公社,1961年后分置小海、朱嘎、松山、三河、金海五公社。1984年改置一镇、三乡,1991年合并置镇。产玉米、马铃薯、甜菜、烤烟、葵花子、苹果、茶叶、党参。102省道横贯全境。


猜你喜欢

  • 门毒国

    在今越南中部归仁、芽庄之间,是古代中西交通沿海航线要地。《新唐书·地理志》 广州通海夷道:“(占不劳山)又南二日行至陵山。又一日行,至门毒门。”

  • 大小涧埠

    在今广东德庆县东。《方舆纪要》卷101德庆州:大小涧阜“在州东三十五里”。

  • 白田头山

    在今湖南沅陵县西十里。《方舆纪要》卷81沅陵县“南山”条下:白田头山“乱峰嵯峨。每雪霁后,山头积素,望若图画”。

  • 兴安江

    即今广东五华县西北之五华水。《清一统志·嘉应州》:兴安江“自惠州府龙川县流入长乐县南。又东经兴宁县南,又东经州南曰梅溪,又东入潮州府大埔县界。……《长乐县志》:水自崎峻来,源出丫髻, 东流为罗经水,

  • 冠帽山

    ①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8马营堡: 冠帽山 “在堡城西北隅。《志》 云: 堡两角枕山,而西面更为险隘,然三间平川,若登山俯瞰,城中患无遁形,守御为艰也。《志》 云: 堡北二里有纱帽山,

  • 西谷水

    ①即今四川青川县南之青川河。《水经·漾水注》:“白水又东南, 与西谷水相得。水出西溪,东流径白水城南,东南入白水。”②即今甘肃礼县东北峁水河。又名杨廉川水。《水经·漾水注》:“杨廉川水出西谷,众川泻流

  • 大莫门城

    亦作大漠门城。唐时吐蕃筑,在今青海共和县东南。《资治通鉴》:唐开元十六年(728),“河西节度使萧嵩、陇右节度使张忠亮大破吐蕃于渴波谷;忠亮追之,拔其大莫门城,擒获甚众,焚其骆驼桥而还”。胡注:“大莫

  • 棣赕

    宋大理置,属永昌府。即今云南永德县治德党镇。元代属镇康路。

  • 鄂勒希河

    即鄂朗希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西北布列亚河上源。《清高宗实录》 卷743:乾隆三十年 (1765) 八月癸酉,黑龙江将军富僧阿等奏: “嗣后请饬打牲总管每年派章京骁骑校兵丁,六月由水路与捕貂人

  • 邛川县

    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属嶍峨州。治所在今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西北六十四里甸中镇。二十六年(1289)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