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相公岭
在今四川越西县西南。《明一统志》卷73四川行都司:小相公岭“在越巂卫城南五十里。山势高耸,石磴崎岖”。《方舆纪要》卷74越巂卫:小相公岭“自麓至顶十五里,武侯所开也。《志》云:岭四时有雪,往来骑者徙步下山,易履再穿,险峻不可名状”。
在今四川越西县西南。《明一统志》卷73四川行都司:小相公岭“在越巂卫城南五十里。山势高耸,石磴崎岖”。《方舆纪要》卷74越巂卫:小相公岭“自麓至顶十五里,武侯所开也。《志》云:岭四时有雪,往来骑者徙步下山,易履再穿,险峻不可名状”。
当在今甘肃镇原县境。《晋书·苻登载记》: 东晋太元十三年 (388),“登率众下陇入朝那,姚苌据武都相持,累战互有胜负”。《通鉴》 卷107胡三省注: “此武都亦当在安定界。《五代志》: 朝那县,西魏
①明置,属曲靖军民府罗雄州。在今云南富源县西多乐。②清置,在今新疆洛浦县城东。清宣统《新疆图志》卷84:洛浦,“回语呼为多乐普,谓肩叉骨也。洛浦二字由此得音。旧属于阗县。光绪二十八年置洛浦县”。
又作赤沙湖、蠡湖。在今湖南汉寿县东南三十里,接沅江市界。《寰宇记》卷113桥江县:“赤鼻湖半入朗州龙阳县界,湖中有赤鼻山,因以为名。”
北宋置,属原州。当在今甘肃镇原县境。
在今广东广州市西南花地之东。清宣统《广东舆地全图》番禺县图:府西南有芳村。
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林州。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县东南罗绣镇。六年 (623) 属绣州。北宋开宝五年 (972) 废入普宁县。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析阿林县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东南
即今江西德兴市西南万村乡。《清一统志·饶州府二》:万村市“在德兴县西南八十里。宋初置酒坊。元废。
在今云南盈江县西南部,铜壁关乡老官坡雪梨寨旁。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云南巡抚陈用宾筑,为腾越八关之一。在今云南省盈江县西南布岭山顶,明腾越八关之一。为通缅要隘。清时在此驻兵戍守。
金正隆二年(1157)改上京路置,治所在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市南白城)。辖境约当今黑龙江中下游, 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和大兴安岭一带。大定十三年(1173)复名上京路。金正隆二年(1157年)改
北周置,属临邛县。即今四川邛崃市西南六十里火井镇。一说在今油榨乡。为隋至宋火井县治。明置火井坝巡司于此。在四川省邛崃市西南部。面积31.8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高家场,人口1800。以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