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小金川

小金川

①即今吉林辉南县东南九十四里金川镇。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通化县图:东北有小金川。1926年于此设金川设治局,1928年改为金川县。

②藏名儹拉。即今四川小金、丹巴县境之小金川河。《清一统志·懋功屯务厅》:小金川河“源出孟拜山,东南流过大板昭,至撒拉收日尔拉山水,南流底木达、马尔邦至木波收索乌山诸水,复南流至猛固寨收巴郎山诸水,西南流至懋功屯北收功噶山水,复西南流收南北两山诸小溪水,至雅州府明正土司边谷地方,注于大渡河”。此水有两源:北源曰抚边河,源出梦笔山;东源沃日河出邛崃山,于小金县城东北会合后,始称小金川,西流至丹巴县,与大金川汇合后总称大渡河。


(1)水名。大渡河支流。在四川省中西部。上源杭边河源于小金县梦笔山,南流至县城东老营纳汶日河后称小金川,折向西流入丹巴县,在县城附近与大金川相汇。长151千米,流域面积 5240 平方千米。中、下游河谷深切,水流湍急,富水力资源。两岸森林密布,是省内主要林区之一。(2)土司名。金川为明金川寺演化禅师地,后分大、小金川。小金川,土语攒拉。治今四川省小金县。属四川省。清顺治七年(1650年)内附。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改流,置美诺直隶厅。


猜你喜欢

  • 漓山

    又名沉水山、象山、象鼻山。即今广西桂林市区南象鼻山。唐莫休符 《桂林风土记》: “漓山在訾家洲西,一名沉水山,以其山在水中遂名。” 《寰宇记》 卷162临桂县: “漓山在城南二里。漓水之阳,因以名焉。

  • 川蜀

    地区名。指今四川省。《元史·顺帝纪》:至正十七年(1357),“倪文俊陷川蜀诸郡,命伪元帅明玉珍守据之”。

  • 如拉

    或作藏如拉。西藏吐蕃王朝(约629—842)古地区名。公元7世纪初吐蕃王朝建立后,将全境划分为乌如、要如、叶如、如拉等四个军政区域,即乌思藏四如。如拉是藏文音译,意为“分支翼(部)”,其区域东至姜尼扎

  • 下皮林铺

    即今贵州从江县东北下皮林。《明史·陈璘传》:万历二十八年(1600)征播之役, 陈璘“遂移师讨皮林。皮林在湖、贵交,与九股苗相接”。

  • 重坊集

    即今山东郯城县西四十里重坊镇。清乾隆《郯城县志》 有重坊集,“由县城经重坊、长城入峄县境赴兖州府,为南路”。

  • 宕昌郡

    北周天和五年 (570) 置,属宕州。治所在阳宕县 (今甘肃宕昌县东南)。辖境相当今甘肃宕昌、舟曲二县地。隋开皇三年 (583) 废。大业时曾改宕州为宕昌郡。唐初复为宕州。北周天和五年(570年)以宕

  • 王药城

    在今河南中牟县东北滨河。北齐时戍守处。《周书·武帝纪下》:北周建德四年(575),“齐王宪及于翼、李穆等所在克捷,降拔三十余城,皆弃而不守。唯以王药城要害,令仪同三司韩正守之。正寻以城降齐”。在今河南

  • 福湖山

    ①又名魁龙山。在今福建长乐市东南龙泉山之南。《清一统志·福州府一》 “龙泉山” 条: “其南群峰连接,最著者曰福湖山。上有狮子峰,朱子勒‘魁龙’ 二字于石。”②在今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北六十里。《方舆纪

  • 五里店

    即今河南信阳县(平桥镇)东三十二里五里店镇。民国《重修信阳县志》卷6《寨堡》:五里店寨“清初商业极盛,晋楚商人云集,盐纲当业,跨于邻县。咸、同后衰。旧本无寨, 同治二年……建修”。

  • 罗目山

    亦作罗蒙山。在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北。《寰宇记》 卷74罗目县: 罗蒙山 “在旧县北二里。俗语讹呼为罗目山”。罗目旧县在今峨边彝族自治县 (沙坪镇)。后罗目县移治今峨眉山市南,其附近之山亦名罗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