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昊陵
又作少皞陵。在山东省曲阜市区东4千米旧县村东北。少昊又作少皞,系传说中五帝之一,姓己,名挚,号金天氏,徙都曲阜,修太昊之法,以鸟名官。陵始建年代不详,据《曲阜县志》记载,宋代即“叠石为坟”,明、清两代多次重修扩建。陵园面积125亩,古建筑17间。陵墓表层为石板砌筑,俗称“万石山”,呈覆斗状。陵顶旧有小庙一座,内供汉白玉石雕少昊像,为北宋宣和时遗物。陵前享殿3间,东西庑各3间,苍松翠柏,柯干夭矫。陵园有重修陵墓和历代祭祀的纪事碑碣石刻数十块。门前为清乾隆元年(1736年)重建的石坊。
又作少皞陵。在山东省曲阜市区东4千米旧县村东北。少昊又作少皞,系传说中五帝之一,姓己,名挚,号金天氏,徙都曲阜,修太昊之法,以鸟名官。陵始建年代不详,据《曲阜县志》记载,宋代即“叠石为坟”,明、清两代多次重修扩建。陵园面积125亩,古建筑17间。陵墓表层为石板砌筑,俗称“万石山”,呈覆斗状。陵顶旧有小庙一座,内供汉白玉石雕少昊像,为北宋宣和时遗物。陵前享殿3间,东西庑各3间,苍松翠柏,柯干夭矫。陵园有重修陵墓和历代祭祀的纪事碑碣石刻数十块。门前为清乾隆元年(1736年)重建的石坊。
在今新疆墨玉县东北。《清一统志·和阗》:伯德里克鄂托克“在爱雅克布克色木北八十里,和阗城东北六百七十里”。
在今四川简阳市西南。《旧唐书·地理志》 平泉县: “隋移县治于赖黎池。” 《舆地纪胜》 卷145简州: 赖黎池,“ 《皇朝郡县志》 云: 在平泉县东二十六里”。
①明万历十八年(1590)置,为龙安府治。治所即今四川平武县。十九年(1591)改为平武县。②清雍正三年(1725)置,属宁武府。治所即今山西宁武县。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在山西省
①在今四川江油市南。《元和志》卷33昌明县:“廉水,经县东北,去县五里。让水, 出县北平地。”《南史·胡谐之传》:“(范)柏年本梓潼人。……见宋明帝。帝言次及广州贪泉,因问柏年:‘卿州复有此水不?’答
东魏武定六年 (548) 改淮阳县置,为睢南郡治。治所即今安徽宿州市东北八十二里解集。北齐天保七年 (556) 废。古县名。东魏武定中以淮阳县改名,治今安徽省宿州市北符离集东北。北齐天保七年(556年
解放战争时期在粤中地区的革命游击区。范围包括广东新会、鹤山、高明、高要、开平、恩平、阳江、阳春及新兴、罗定等地。1922年建立共青团和共产党支部。1944年成立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1949年8月成立粤
清宣统元年 (1909) 年改阿所拉场巡司置,属宁远府。治所在今四川盐边县西北健康镇。1913年改为盐边县。清宣统元年(1909年)升盐边巡检司置,治今四川省盐边县。属四川省。1913年改盐边县。
南朝梁置,为汝南、太原郡治。治所在今安徽阜南县境。北魏以后废。
亦作下羊峒黑角郎寨。清雍正二年(1724) 置,属松潘镇南坪营。在今四川南坪县西隆康乡南黑果。后废。
又名三台山。在今安徽萧县城北。《明一统志》卷18徐州:三仙台山“在萧县(旧治)南二里。岩上镌三仙台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