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嵩县

嵩县

明洪武二年 (1369) 降嵩州置,属河南府。治所即今河南嵩县。民国初属河南河洛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在河南省西部。属洛阳市。面积2981平方千米。人口52.3万。辖4镇、12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春秋为陆浑戎地。西汉置陆浑县(治今嵩县东北陆浑北10里),属弘农郡。魏、晋属河南郡。东魏改为北陆浑县,属新城郡;又于伏流城置南陆浑县,治今嵩县东北陆浑。武定初置伊阳郡,治南陆浑县。隋开皇初,并北陆浑县入南陆浑县,改为伏流县。大业初改伏流县为陆浑县,属河南郡,废伊阳郡。唐先天元年(712年)析陆浑县置伊阳县,属河南府。故治在今县西南旧县。五代时废陆浑县入伊阳县。北宋属河南府。南宋绍兴时置顺州,治所在伊阳县。金天德三年(1151年)移今嵩县治,改顺州为嵩州。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废伊阳县入嵩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嵩州为嵩县(治今嵩县老城),以地处嵩山之西得名。《寰宇通志》:嵩县“以在嵩岳之西,故名”。属河南府。清因之。1913年属豫西道,1914年属河洛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61年属洛阳专区。1960年建陆浑水库,老城被淹,于老城西南附近建新城,即今嵩县县城。1969年属洛阳地区,1986年属洛阳市。地处伏牛山、熊耳山区和伏牛山东北部低山丘陵区,伊河、北汝河流经境内,北部有陆浑水库。属南温带湿润气候。产小麦、玉米、甘薯为主。山区多林木,林业用地占全县面积的61%,产泡桐、山茱萸、核桃、板栗、苹果等。矿产有黄金、萤石、重晶石、大理石等。有机械、面粉、丝绸、编织、铁木等厂和采矿业。永西、洛卢公路横贯县境。名胜古迹有伊尹祠、程颢和程颐故里、铺沟石窟、庆安寺、五顷寺等。县境南部有白云山风景区和龙池漫自然保护区。


猜你喜欢

  • 竹沟镇关

    在今河南确山县西。《方舆纪要》卷50确山县:竹沟镇关在“县西南九十里”。明置巡司于此。

  • 枣强县

    西汉置,属清河郡。治所在今河北枣强县东南东故县村。《元和志》 卷17枣强县: “其地枣木强盛,故曰枣强。” 东汉废。三国魏复置,属安平郡。西晋属安平国。北魏神瑞二年 (415) 废入广川县,太和二十二

  • 和尚原

    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三十五里。《宋史·吴玠传》: 南宋绍兴元年 (1131),“金将没立自凤翔,别将乌鲁折合自阶、成出散关,约日会和尚原”。元马端临 《文献通考》 卷322: “和尚原,在大散关之东,距

  • 格刀

    即今西藏东南部珞渝地区格地。沿雅鲁藏布江左岸。为珞巴语名。现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

  • 蓬溪县

    唐天宝元年 (742) 改唐兴置,属遂宁郡。治所即今四川蓬溪县。《寰宇记》 卷87蓬溪县: “取邑内蓬溪为名。” 乾元初属遂州。北宋政和间属遂宁府。元属遂宁州。《元史· 刘元礼传》: 至元二年(162

  • 陈里港

    故址在今江苏六合县南二十五里。《方舆纪要》卷20江宁府六合县:陈里港“南接瓜步,西入扬子江。元设巡司于此”。

  • 牛村寨

    即今山西盂县东牛村镇。《清一统志·平定州》:牛村寨“在盂县东二十里。有市聚。通直隶正定府井陉、平山二县界”。

  • 畴阳街

    即今云南西畴县南四十八里老街。原名牛羊街。清代称为畴阳老街,俗称老街。1941年曾置畴阳镇。

  • 广城关

    一作广成关。本广成聚,西汉置广成苑。东汉中平元年(184)为镇压黄巾起义,置八关,此其一。故址在今河南汝州市西。《后汉书·皇甫嵩传》载:中平元年(184)黄巾军起,“诏敕州郡修理攻守,简练器械, 自函

  • 威宁州

    清雍正七年 (1729) 改威宁府置,属大定府。治所即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1913年改为威宁县。清雍正七年(1729年)降威宁府置草海镇,治今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属大定府。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