嶍峨州
元初置嶍峨千户,至元十三年 (1276) 改嶍峨州,属临安路。治所在今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东北郊登云村。二十六年 (1289) 降为嶍峨县。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嶍峨部置,治今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西北。二十六年降为嶍峨县。
元初置嶍峨千户,至元十三年 (1276) 改嶍峨州,属临安路。治所在今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东北郊登云村。二十六年 (1289) 降为嶍峨县。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嶍峨部置,治今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西北。二十六年降为嶍峨县。
隋大业三年 (607) 改新安县置,为睦州治。治所在今浙江淳安县西千岛湖南山岛附近。《元和志》 卷25: “以县南有雉山,因名之。” 唐文明元年 (684) 复改新安县。古县名。隋大业初以新安县改名,
西晋永嘉中置,治所在华容县(今湖北监利县西北)。辖境相当今湖北监利县及仙桃、洪湖二市地。建兴二年(314)废。西晋永嘉时置,治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建兴二年(314年)废。
又作棐。春秋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市东北二十五里。《春秋》: 宣公元年 (前608),“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会晋师于棐林,伐郑”。杜注: “郑地。荥阳宛陵县东南有林乡。”古邑名。又作棐、斐。春秋郑邑。在
在今福建仙游县西十五里。《清一统志·兴化府》:三会溪“其源有二,一出白隔岭,东过古濑村;一出金华岭,合大目溪,与古濑溪会”。
在今吉林白山市东北、靖宇县西南。为浑江发源地。《清 一统志·吉林一》: 黑林岭 “在吉林城南八百七里。亦名分水岭。即长白山南麓 一干,延亘曲折西北指者也。岭有三泉,从谷中涌出,即为佟家江之源”。
即今湖北安陆市东北四十二里接官乡。清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 安陆县东北有接官厅铺。
即今安徽颍上县东南三十里新刘集乡。清乾隆《颍上县志》卷2:有江刘集。
亦作阿速。即今新疆阿克苏市。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117《西域土地人物略》:“土力苦扯(城)西北百里为阿迷城,三城相连,周环山水。”
唐天宝三年(744)改番禾县置,属武威郡。治所即今甘肃永昌县。《寰宇记》卷152:“以界内天宝山出醴泉并石花,民取以为面,贫者赖之,遂改为天宝县。”乾元元年(758)属凉州。长庆中改名番和县。古县名。
即富波县。在今安徽阜南县东南王化镇附近。阚骃 《十三州志》 谓 “多波塘以灌稻,故曰富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