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中左旗
清雍正十年(1732)设,属蒙古土谢图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中戈壁省乌勒吉图南。
清雍正十年(1732)设,属蒙古土谢图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中戈壁省乌勒吉图南。
西晋永嘉后侨置,属梁州。两郡同治于涪县(涪城,今四川绵阳市涪江东岸)。合称为巴西、梓潼二郡。南朝宋属益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绵阳市、梓潼、安县二县及德阳、江油二市部分地。西魏废帝二年(553)遂一分为二:
明洪武六年 (1373) 置,即今贵州桐梓县北新站镇。万历二十九年 (1601) 改置桐梓县。
在今江西东乡县东。《方舆纪要》卷86抚州府东乡县:三港水“在县治东南。自金溪县北流入县界,其上源合白莲、青田二港, 因名。绕县东,又东北入安仁县境,会锦江而达余干县之龙窟河”。《清一统志·抚州府一》:
1943年改赣榆县置,属山东省。治所在今江苏赣榆县西北十二里赣马镇(城里)。以纪念牺牲于县东境的东进挺进纵队政治部主任、抗日英雄符竹庭。1949年移治青口镇(今赣榆县治)。1950年复改为赣榆县。旧县
即今湖南辰溪县东南七十六里黄溪口镇。清置巡司于此。在湖南省辰溪县东南部、沅江东岸。面积61.3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黄溪口,人口2000。以地处黄溪入沅江处得名。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
①西魏置,为南襄阳郡治。治所即今湖北南漳县。北周改名思安县。②唐武德二年 (619) 置,属重州。治所在今湖北南漳县西。贞观元年 (627) 移县治于废重州城,属迁州。八年 (634) 废。古县名。西
明置,属彭水县。在今四川酉阳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西境。《明史·地理志》 彭水县:“东南有天池关。”清同治《酉阳直隶州志》卷4彭水县:天池关,“《县志》:县城东二百里,与酉阳接壤”。
隋大业三年(607)改朔州置,治所在善阳县(今山西朔州市)。辖境相当今山西五寨县和恒山以北,内蒙古岱海、黄旗海以南地区。唐武德四年(621)复改朔州,天宝元年(742)又改马邑郡,辖境缩小。乾元元年(
在今辽宁新宾县西北古楼一带。明万历二十一年 (1593),以扈伦叶赫部为首的九部联军攻此城。《清太祖皇帝实录》 作黑机革城,《圣武纪》 作赫济格城。又作赫济格城。在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北古楼一带。
指今安徽省北部。旧以皖山 (皖公山) 分山南为皖南,山北为皖北。安徽简称皖。今通称安徽长江以北地区为皖北,长江以南地区为皖南。地区名。指今安徽省长江以北地区。1949年曾置皖北行署区。包括今合肥、巢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