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巴中市

巴中市

1933年红军四方面军置,为特别市。治所即今四川巴中市。中共川陕省委、川陕省苏维埃政府驻此。亦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首府。1935年5月红军北上抗日后彻销。


在四川省东北部。面积1.2万平方千米(市辖区2562.2平方千米)。人口356万(市辖区127.5万)。辖巴州区和通州、南江、平昌3县。市人民政府驻巴州区。以巴江为名。西汉巴郡宕渠县地。东汉永元中析置汉昌县,属巴西郡。北魏正始元年(504年)于汉昌县置大谷郡。延昌三年(514年)置巴州,盖取古巴国以为名。南朝梁普通六年(525年)置梁广县,为巴州大谷郡治。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改县名曰化成。隋大业三年(607年)罢州,置清化郡,为郡治。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清化郡为巴州,为州治。明洪武九年(1376年)省化成县入巴州,又降州为巴县。正德九年(1514年)复为巴州,属保宁府。清因之。1913年改州为巴中县,属川北道。1914年属嘉陵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33—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曾于此建川陕省、巴中道、巴中特别市苏维埃政府,同时建巴中县、恩阳县、长胜县苏维埃政府。红军北上后,仍名巴中县。1950年属川北行署区达县专区。1952年属四川省达县专区,1968年属达县地区。1993年撤县设市(县级),改属巴中地区。2000年巴中地区和县级巴中市撤销,改设地级巴中市;原县级巴中市改置巴州区;原巴中地区所属南江、平昌、通江三县划入。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北接米仓山、大巴山中山区。南部为低山丘陵。南江自北入,经城区后称巴河,右岸纳恩阳河,蜿蜒东出。东部驷马河南流出境入巴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小麦、玉米、甘薯,并产油菜籽、蚕茧。为晒烟全国生产基地之一。有缫丝、制药、机械、服装、食品等工业。芦笋、蘑菇罐头、生丝、山羊板皮为出口商品。沙参、白蜡、无核橘著名。唐巴、达广公路经此,巴河通航运。名胜古迹有南龛寺、南龛公园、北龛寺、水宁寺摩崖造像、西华山及阴灵山。有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革命烈士陵园、红军烈士纪念碑、原川陕省党政机关及巴中道、巴中特别市等各级苏维埃政府旧址。


猜你喜欢

  • 铜台 (臺)驿

    在魏州城(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 内。《资治通鉴》: 五代梁乾化二年 (912),宣义节度使杨师厚军于魏州,“馆于铜台驿”。胡三省注:“因铜雀台以名驿。”

  • 四子部落旗

    清初置,属内蒙古乌兰察布盟。驻地在朝克德力格尔嘎查(在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北)。光绪三十一年(1905)迁查干补力格苏木建王府。1914年划归绥远特别区。1928年属绥远省。1949年改称四子王旗。据张

  • 长宁陵

    南朝宋文帝刘义隆陵墓。在今江苏南京市东紫金山东南麓。《元和志》卷25上元县:文帝义隆长宁陵“在县东北二十二里蒋山东南”。

  • 清化县

    ①隋开皇七年 (587) 改伏强县置,属巴州。治所在今四川旺苍县东南木门镇。大业初属清化郡。唐武德元年 (618) 于县置静州。六年(623) 移州治地平县。贞观元年 (627) 县治南移二十里。在今

  • 乾宁县

    ①北宋太平兴国七年 (982) 改永安县置,为乾宁军治。治所即今河北青县。熙宁六年 (1073)废为镇,元符二年 (1099) 复置,崇宁三年 (1104)再省。政和五年 (1115) 又复为县。金贞

  • 浦河

    即蒲河。今辽宁沈阳市东北浑河支流蒲河。《方舆纪要》 卷37沈阳中卫: 浦河在 “卫北三十里。源出辉山,西流入浑河”。

  • 永清县

    ①北周保定二年(562)改大洪县置,属迁州。治所在今湖北保康县西北。隋属房陵郡。唐属房州。北宋开宝中废。②唐天宝元年(742)改会昌县置,属范阳郡。治所即今河北永清县。辽属析津府。金属大兴府。元属大都

  • 浪噶子

    亦作朗噶孜、那噶尔孜、拉噶孜、纳噶尔宗、浪卡子宗。即今西藏浪卡子县。清乾隆 《卫藏通志》 卷4《程站》: “白地至亚喜尖,或挞鲁尖,浪噶子宿,计程一百五里。”

  • 二道沟

    ①在今吉林长春市北,头道沟西北二里。旧为中东铁路南部之终点。北达哈尔滨,南沿南满线直达辽宁。②在今吉林和龙市西北。产金矿。清光绪《吉林通志》卷23:海兰河“又东北,北受二道沟河。河出富尔岭,东南流,北

  • 达喜穆鲁山

    在今辽宁西丰县北,为赡河与叶赫河的分水岭。《清一统志·吉林一》:达喜穆鲁山“在(吉林)城西南五百十里。周四十余里”。光绪《吉林通志》卷18伊通州:达喜穆鲁山“在州境”。达喜穆鲁“(满语)重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