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常山县

常山县

①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恒州。治所在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大业初废。

②唐咸亨五年 (674) 分信安县置,属婺州。治所在今浙江常山县治东三十二里招贤镇。《元和志》卷26: “因县南有常山为名。” 垂拱二年 (686) 改属衢州。广德二年 (764) 徙治今常山县。南宋咸淳三年 (1267) 改为信安县。元至元十三年 (1276) 复名常山,属衢州路。明、清属衢州府。民国初属浙江金华道。1927年直属浙江省。


在浙江省西部,西邻江西省。面积1099平方千米。人口32.3万。辖7镇、17乡。县人民政府驻天马镇。东汉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分新安县置定阳县,治今县西北,属会稽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后属东阳郡。隋省入信安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八年又废。咸亨五年(674年)分信安县地置常山县。唐《元和郡县志》:“因县南有常山为名。”治所在今县东,招贤镇古县。属婺州。垂拱二年(686年)后属衢州。广德二年(764年)县治迁今址。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易名信安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复名常山县,属衢州路。明、清属衢州府。1914年属金华道,1927年直属浙江省。1949年属衢州专区,1955年改属金华专区。1958年废入衢县,1961年复置,属金华专区。1985年后属衢州市。地处金衢盆地西缘。北有千里岗,南为怀玉山余脉,常山港流贯中部。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盛产稻、油菜籽、胡柚,是浙江省油茶籽重点产区和全国食用菌主要产地和出口基地。工业以机械、化工、纺织、建材、食品等为主。传统名产有榜纸、柬纸和金星、玉带砚。公路通衢州和江西省。名胜古迹有文峰塔、仙人洞、白龙洞、紫云洞、三衢山和溪寺头新石器时代遗址。二都桥乡黄泥塘山麓竖有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奥陶乐达瑞威尔阶剖面碑。


猜你喜欢

  • 广长县

    北魏太和四年(480)置, 为修成郡治。治所在今甘肃成县西南。隋仁寿初改为修成县。古县名。北魏太和四年(480年)置,治今甘肃省成县东南。为修成郡治。北周属广业郡。隋仁寿初改修成县。

  • 路孔河镇

    即今四川荣昌县东北路孔镇。清光绪《荣昌县志》 卷2: 路孔河 “距城三十里。出场口交大足界”。

  • 鸟连山

    又名石花山。在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东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116镇沅府:鸟连山“山高林茂,群鸟常集,因名”。

  • 田马集

    即今山东寿光县东南三十里田马乡。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舆图志》:寿光县东南有田马集。

  • 听政殿

    在曹魏邺北城北部宫殿官署区东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北。晋左思《魏都赋》曰:“左则中朝有,听政作寝。”李善注:“中朝,内朝也。……文昌殿东有听政殿,内朝所在地。”

  • 沉犀山

    ①即沉犀郡城。在今四川犍为县东南十八里。《寰宇记》卷74犍为县:“后周保定三年于沉犀山下置沉犀州。《益州地理志》云:昔有犀牛渡江到此山而沉,故以为名。至隋开皇三年废沉犀州于大鹿山下置犍为县。”②在今四

  • 绥州

    ①西魏废帝元年 (552) 置,治所在安宁郡安宁县 (今陕西绥德县东南五十里)。辖境相当今陕西绥德、清涧、子长、子洲、米脂、佳县、吴堡等县及横山县东部、榆林市南部地。隋大业元年 (605)改为上州,三

  • 尚嵇镇

    1932年置,即今贵州遵义县 (南白镇)东南尚嵇镇。

  • 左担山

    在今四川平武县东南、江油市东北。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卷2《汉中志》:平武县“有关尉。自景谷有步道径江油左担出涪,邓艾伐蜀道也”。《方舆胜览》卷70龙州:左担路“自文州界青塘岭至州百五十里。《地理志》:

  • 金华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东阳县置,为婺州治。治所即今浙江金华市。《元和志》 卷26金华县: “长山一名金华,故取名焉。” 大业初及唐天宝、至德间为东阳郡治。唐垂拱四年 (688) 改名金山县,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