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时
指临淄西北以下时水支津。《春秋》:庄公九年(前685),“八月,庚申,及齐师战于干时,我师败绩”。杜注:“干时,齐地。时水在乐安界歧流,旱则竭涸,故曰干时。”《水经·瓠子河注》:“时水又西径西高苑县故城南……其水侧城西注。京相璠曰:今乐安博昌县南界有时水西通济,其源上出盘阳,北至高苑,下有死时,中无水……为《春秋》之干时也。”
指临淄西北以下时水支津。《春秋》:庄公九年(前685),“八月,庚申,及齐师战于干时,我师败绩”。杜注:“干时,齐地。时水在乐安界歧流,旱则竭涸,故曰干时。”《水经·瓠子河注》:“时水又西径西高苑县故城南……其水侧城西注。京相璠曰:今乐安博昌县南界有时水西通济,其源上出盘阳,北至高苑,下有死时,中无水……为《春秋》之干时也。”
在今湖南凤凰县西北八十里。清严如熤《苗疆险要考》 谓 “地势崎岖,与鸭保山径路相通。征苗之时,吴半生逃窜至此,为大兵搜获”。
又名金山。在今广东四会市北一里。《舆地纪胜》 卷96肇庆府: 金岗山,“按顾微之 《广州记》 云,行人往往见金人游于岗侧。《图经》 云: 按(四会) 县境有银岗,在县之北,疑是此尔。县西江中又有金鸡洲
①唐武德三年(620)置,治所在宋安县(今河南光山县西南)。贞观元年(627)废。②亦作古州。辽置,治所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南郊海浪河注入牡丹江处古城。元于此设古州千户所。
元置,在今广东博罗县西南东江北岸苏村圩。元置,在今广东省博罗县西南苏村。
①西汉元鼎二年(前115)置,属犍为郡。治所在今四川简阳市西北绛溪河北岸。东晋永和中改属蜀郡。南朝宋改为鞞县。齐复为牛鞞县。西魏恭帝二年(555)改为阳安县。②隋大业十二年(616)置,属资阳郡。治所
五代周显德三年 (956) 置,治所在渤海县(今山东滨州市北滨城镇)。北宋辖境相当今山东滨州、沾化、博兴、利津等市县地。明属济南府。清雍正十二年 (1734) 后不辖县,属武定府。1913年改为滨县。
即今山西榆次市东南二十五里长凝镇。《方舆纪要》卷40榆次县:长宁寨“后魏将李长宁所居,亦曰长宁壁”。
古名大斗拔谷。在今甘肃民乐县东南七十里。《明经世文编》 卷405郑洛 《议修通海紧关隘口以弭虏患疏》: “扁都口者,青海之要冲,虏行之孔道,甘镇之咽喉。”
即今陕西宝鸡县西北贾村镇。清乾隆 《重修凤翔府志》 卷2 《市镇》: 贾村镇在宝鸡县 (今宝鸡市) “东北二十里”。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东部。面积36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贾村,人口38
亦名大云山、大灵山。在今广西梧州市东三里。晋干宝《搜神记》卷2:“扶南王范寻养虎于山。有犯罪者投与虎,不噬,乃宥之。故山名大虫,亦名大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