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昌县
元置,为应昌府治。治所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里诺尔湖西南四里。后为应昌路治。《元史·顺帝纪》:元末,“帝驻于应昌府。又一年,四月丙戌,帝因痢疾殂于应昌”。明初废。
古县名。蒙古至元七年(1270年)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达来诺尔西南鲁王城。为应昌府治,二十二年后为应昌路治。明洪武中废。
元置,为应昌府治。治所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里诺尔湖西南四里。后为应昌路治。《元史·顺帝纪》:元末,“帝驻于应昌府。又一年,四月丙戌,帝因痢疾殂于应昌”。明初废。
古县名。蒙古至元七年(1270年)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达来诺尔西南鲁王城。为应昌府治,二十二年后为应昌路治。明洪武中废。
在今四川郫县西二十里友爱乡子云村。杨雄字子云,西汉著名学者,郫县人。死葬于子云村,后人建亭。唐刘禹锡《陋室铭》云:“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即此。明建亭于拜台之南,清重建于拜台并建祠。今亭毁而祠存。
即今吉林农安县南合隆镇。旧属长春。《吉林乡土志》:“大合隆,地据新开、伊通二河之中,昔日修河成功,立此名以镇之。其后有小合隆设立,因此命名为大合隆。”(1)在吉林省农安县南部。面积148平方千米。人口
在今河南尉氏县西南。《方舆纪要》卷47开封府祥符县:“大沟在县西南十五里。东南流,与县境众水汇。今下流入于决河。”
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北四十里。《新唐书·地理志》:庐江县有白茅山。《清一统志·庐州府一》:白茅山“亦名白茅岭。路达舒城”。
南北朝时西域罽宾国都城。在今克什米尔斯利那加附近。《魏书·西域传》: 罽宾国 “都善见城”。
在今四川安岳县北通贤镇。清嘉庆 《四川通志》 卷 89: 通贤铺 “在 (安岳) 县北四十里”。
又名审婆堡。即今河北武邑县东二十五里审坡镇。明嘉靖间筑堡于此。
亦名濑波山。在今四川荣昌县西北。《寰宇记》 卷88昌元县: 赖婆山 “在县南九十里。四面悬绝。大历四年在山上置行州”。《清一统志·重庆府一》: 赖波山 “在荣昌县西北。一名赖婆山”。光绪 《荣昌县志》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杨信沙洲。1935年命名兰家暗沙。1947年改名杨信沙洲。
西汉置,属代郡。治所在今河北阳原县东南。西晋废。北魏复置,改为安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