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底柱

底柱

山名。亦名砥柱山、三门山。在今山西平陆县东、河南陕县东北黄河中。为黄河漕运极为艰险之处。《尚书· 禹贡》: “底柱析城,至于王屋。” 即此。《汉书·沟洫志》: 武帝时,河东守番系言: “漕从山东西,岁百余万石,更底柱之艰,败亡甚多而烦费。” 历代曾在此段采用陆运,以避底柱之险。


猜你喜欢

  • 丫角岭

    在今广东电白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4电白县:丫角岭“在今县(治今电城镇)北五十里。双峰并峙,山色苍翠”。

  • 栏杆集

    即今河南淮滨县北十八里栏杆镇。旧属息县。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7: 咸丰七年 (1857)四月,“自古陈仓 (案: 应为固城仓) 至栏杆集数十里,贼踪略尽”。

  • 娉婷镇

    北宋置,属建昌县。在今江西安义县东三十里。明属安义县。《明一统志》 卷52南康府: 娉婷镇“唐仙女吴彩鸾曾舞鹤于此,故名”。古镇名。北宋置,在今江西省安义县东。

  • 都安堰

    即都江堰。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岷江中。《水经·江水注》: “江水又历都安县。……李冰作大堰于此,壅江作塴,塴有左右口,谓之湔塴,江入郫江、检江以行舟。《益州记》 曰: 江至都安堰其右,检其左,其正流遂东

  • 明周王府

    在今河南开封市龙亭公园一带。是朱元璋第五子朱由吴王改封为周王后, 在其封国开封建造的王府。

  • 连镇

    又名连窝镇。即今河北景县东北四十六里连镇乡,为南运河渡口。明于此设连镇驿丞。清又于此设千总。

  • 唐家沱

    即今四川重庆市东北唐家沱镇。清道光《江北厅志》 卷2: 唐家沱 “嘉庆年间于塘房下铜锣峡口增设水卡一所,有武弁镇守”。区片名。在重庆市江北区中部。面积28.22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长江在此进入铜锣

  • 仁寿郡

    唐天宝元年(742)改陵州置,治所在仁寿县(今四川仁寿县)。辖境相当今四川仁寿、井研二县及双流县东南境。乾元元年(758)复改为陵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陵州置,治仁寿县(今属四川)。辖境相当今四

  • 北塞径

    在今广东阳春市西南。《方舆纪要》卷101阳春县:北塞径“在县西南。相近有蕉林径”。

  • 永新联席会议旧址

    在今江西永新县城禾水边。原为县城商会。是一栋前后两进、中间有天井的二层楼房。楼上有会议室。中共永新县委在此办公,旁边是县赤卫大队部旧址。1928年6月30日,毛泽东在此召开了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军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