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前江
即今广西西南之左江。《明史·地理志》 太平府崇善县: “南有府前江,即丽江。” 《明一统志》卷85太平府: 府前江 “绕府城东、南、西三面。发源广源州,合七源州水,历龙州、下思明,会崇善县水,流至府前,西转合右江之水入邕州”。《方舆纪要》 卷110太平府崇善县: 府前江“在府城南。即丽江也。亦曰左江”。
即今广西西南之左江。《明史·地理志》 太平府崇善县: “南有府前江,即丽江。” 《明一统志》卷85太平府: 府前江 “绕府城东、南、西三面。发源广源州,合七源州水,历龙州、下思明,会崇善县水,流至府前,西转合右江之水入邕州”。《方舆纪要》 卷110太平府崇善县: 府前江“在府城南。即丽江也。亦曰左江”。
南诏置,属剑川节度。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北金沙江西岸巨甸镇。《元史·地理志四》: “巨津州,昔名罗波九睒。……至元十四年于九睒立巨津州。”
1933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上杭、永定二县边境析置,治所在太拔(今福建上杭县东南太拔)。以恽代英烈士命名。1935年1月裁撤。旧县名。中央苏区福建省设。1933年由上杭、永定两县析置。以纪念193
金置,属岐山县。即今陕西岐山县东南二十五里罗局村。元废。集镇名。在陕西省岐山县东南部。属枣林镇。人口 3600。宋《元丰九域志》为马碛镇。明万历年间名挪集镇。清雍正年间已为今名。产小麦、玉米、油菜籽。
元置,属思州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思南县东南。明洪武二十六年 (1393) 废。元置,治今贵州省思南县东南。属思州军民安抚司。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废。
唐改戎成县置,属藤州。治所即今广西苍梧县(龙圩镇)。永徽中属梧州。光化四年(901)属桂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废。次年复置,属梧州。熙宁四年(1071)废入苍梧县。即“戎成县”。
在今河北冀州市东。《新唐书·地理志》冀州信都县: “东二里有葛荣坡。贞观十一年 (637),刺史李兴公开,引赵照渠水以注之。”今堙。
西魏大统十六年 (550) 改平阳县置,为董城郡治。治所在今湖北安陆市东北吉阳城。隋大业二年 (606) 改名吉阳县。古县名。西魏改平阳县置,治今湖北省安陆市北吉阳城。属重(董)城郡。隋大业初改名吉阳
又名沟,俗称口。清置,属天津县。即今天津市北汉沟,接武清县界。清设把总驻守。
为伊犁河东北源。即今新疆尼勒克县、伊宁县东南部之喀什河。清乾隆 《西域图志》 卷26:哈什郭勒 “在空格斯郭勒北。源出哈什东一百二十里哈喇古颜鄂拉南麓,其水西南流二百四十里至都尔伯勒津,西会空格斯郭勒
即今山东聊城市南二十六里李海务镇。清《乾隆内府舆图》:聊城县南有李海务闸。同治七年(1868)张宗禹率领西捻军在此抢渡运河,遭到失败。在今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南。清同治七年(1868年)张宗禹率领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