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下镇
又名姚家廊下。即今上海市金山县南廊下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金山县: “廊下镇在治南二十四里。”
在上海市金山区南部。面积36.2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廊下,人口1300。相传明万历年间御史大夫、礼部尚书姚景烨居此,人称姚家廊下,故名。1927年设廊下乡,后曾为镇。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置镇。主产稻。有淡水养殖。有丝毯、阀门、服装等厂。张吕公路经此。有古紫藤为县级保护树木。
又名姚家廊下。即今上海市金山县南廊下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金山县: “廊下镇在治南二十四里。”
在上海市金山区南部。面积36.2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廊下,人口1300。相传明万历年间御史大夫、礼部尚书姚景烨居此,人称姚家廊下,故名。1927年设廊下乡,后曾为镇。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置镇。主产稻。有淡水养殖。有丝毯、阀门、服装等厂。张吕公路经此。有古紫藤为县级保护树木。
在今浙江宁海县东。《方舆纪要》 卷92宁海县: 登台桥 “在县东七十二里。跨海港,凡二十四洞。宋发运使郑霖建,路通象山”。
即大瑶湾。在今台湾省屏东县东南。《清史稿·地理志》 台东州:“八磘湾并在州东南,入于海。”
即蒙古车臣汗部中右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东方省塔木察格布拉格。
在今辽宁沈阳市南四里。古名小沈水。源出沈阳城东关观音阁涌泉,东南流入浑河。《清一统志·奉天府一》:沈水“在承德县南四里。俗名五里河。自东关观音阁东泉眼发源,流入浑河。旧名小沈河。辽、金沈州,元沈阳路,
亦称巴西寺。清建,在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巴西乡南纳日山。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此,8月在此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批判张国焘分裂中央的罪行,决定红军继续北上。史称 “巴西会议”。1958年—1961年为
即游顿街。今江西临川市南四十里油顿。
即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东北恩乐镇。民国时设县佐。
在今河南、山东境内。《宋史·河渠志二》:嘉祐五年(1060),“河流派别于魏之第六埽,曰二股河,其广二百尺。自二股河行一百三十里,至魏、恩、德、博之境,曰四界首河。七月,都转运使韩贽言:‘四界首古大河
即武当山。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南。《方舆纪要》卷79均州:武当山“明永乐中赐名大岳太和山。建太和、南岩、紫霄、五龙、玉虚等宫观。又于天柱峰顶建真武神殿,备极宏丽。嘉靖中又赐名元岳”。
即富溪津市。今福建福安市西南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