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利渠
在今陕西延安市城南。《方舆纪要》卷57延安府肤施县:延利渠“在府城南。旧时灌注城市,复穿城南出,溢为柳湖,入于延水”。
在今陕西延安市城南。《方舆纪要》卷57延安府肤施县:延利渠“在府城南。旧时灌注城市,复穿城南出,溢为柳湖,入于延水”。
①在今贵州龙里县东。《明史·贵州土司传》:天启二年(1622),安邦彦进围贵阳,巡抚王三善赴救,“三日抵龙头营,屡败贼兵,遂夺龙里”。②在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清一统志·铜仁府》:龙头营“明万历
①南齐隆昌元年(494)析平乐郡安宁县置,属宁州。治所即今云南安宁市。辖境约当今云南安宁市和易门县地。南朝梁末废。②南朝梁大同中置,属东巴州。治所在今四川南江县北。西魏属集州。隋开皇三年(583)废。
在今河南巩义市西。《左传》: 昭公二十二年 (前520),景王 “崩于荣锜氏”。杜注: “河南巩县西有荣锜涧。”
在今江苏连云港市附近。《方舆纪要》卷22海州:于公浦在“州北十里。产盐。以汉于公为名。自此而北,有白沟等十余浦,皆通潮汐,居民以煎盐为业”。
在今河北南皮县东北。《水经·淇水注》:“清河又北径北皮城东……《地理风俗记》曰:‘南皮城北五十里有北皮城,’即是城矣。”
又作拥翠山。在今云南南涧彝族自治县北十里。《方舆纪要》 卷116定边县: 涌翠山“在治北十里。有刀思郎遗垒”。
唐武德二年 (619) 置,治所在今湖北南漳县西。贞观元年 (627) 废。
三国吴太平二年 (257) 分临汝县置,属临川郡。治所在今江西宜黄县东。地当宜黄水侧,故名。隋开皇九年 (589) 废。唐武德五年 (622)复置,属抚州。八年 (625) 又废。北宋开宝三年 (97
北魏改阳平郡置,治所在平陆城(今山东汶上县北)。北齐废。
①西汉置,属魏郡。治所在沙鹿旁(今河北大名县东)。《汉书·地理志》 元城县注:“应劭曰:魏武侯公子元食邑于此, 因而遂氏焉。”三国魏为阳平郡治。北魏属魏郡。北齐废。隋开皇六年(586)复置,属魏州。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