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建康城

建康城

西晋建兴初改建业 (邺) 为建康,为东晋、南朝都城。主要有四城: 中为台城,东晋成帝时建。在今鸡鸣山南、乾河沿北。为皇宫及台省 (中央政府) 所在地; 西为石头城,东汉建安十七年 (212)孙权建。在今清凉山一带。为军事重镇。又西为西州城,在今朝天宫西望仙桥一带,系扬州刺史治所;东为东府城,又称东城,东晋安帝时建,在今通济门一带,系诸王府第、丞相及扬州刺史住宅。《寰宇记》 卷90引 《金陵记》 云: “梁都之时,城中二十八万余户,西至石头城,东至倪塘,南至石子冈,北过蒋山,东西南北各四十里。” 梁代侯景之乱,遭到严重破坏,陈代加以修葺,“中外人物不迨宋、齐之半”。隋平陈,城邑宫室全遭破坏,省建康改置江宁县。


东晋、南朝都城。即今江苏省南京市。主要有四城:中为台城(在今鸡鸣山南、乾河沿北),乃台省(中央政府)和宫殿所在地;西为石头城(在今清凉山),乃军事重镇;又有西州城(在今朝天宫西望仙桥一带),为扬州刺史治;东为东府城(在今通济门附近),乃宰相兼扬州刺史的府第所在。梁时“城中二十八万余户。西至石头城,东至倪塘(今市东南,方山之北),南至石子冈(今安德门南),北过蒋山(即钟山),东西、南北各四十里”(《太平寰宇记·昇州》引《金陵记》)。侯景之乱中受严重破坏,陈时又加修葺。隋灭陈,城邑宫室全被损毁。


猜你喜欢

  • 东辅山

    在今山西沁水县西南。《寰宇记》卷44沁水县:“东辅山在县西南九十二里。其山及西辅山与析山相连,有若相辅之势。”

  • 三河镇

    ①即今安徽肥西县东南四十八里三河镇。《清一统志·庐州府二》:三河镇“在合肥县南八十里。外环两岸,中峙三洲,三水贯其间,故曰三河”。1858年太平军将领陈玉成、李秀成击败清军李续宾的三河大捷即发生于此。

  • 香楠山

    在今江西临川市城南。《方舆纪要》 卷86抚州府临川县: 香楠山 “在府治前。楠亦作柟,先时山多柟木,因名”。

  • 大连湾

    在今辽宁大连市北。东西长8海里,周约24海里,港宽水深,冬不结冰,为天然良港。清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战争时被日本强占,后复归中国,旋租与俄国,租期25年。光绪三十一年(1905)日俄战后,又被日

  • 向城县

    西魏置,属雉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南召县东南六十六里皇路店镇。隋属淯阳郡。唐属邓州。五代周显德三年(956)废。古县名。西魏分西鄂县置,治今河南省南召县东南。属清阳郡。唐改属邓州。五代周废入南阳县。

  • 济州关

    在今山东茌平县西南古黄河南岸碻磝津。《北齐书·高阿那肱传》: “后主走度太行后,那肱以数千人投济州关,……及周将军尉迟迥至关,肱遂降。” 《寰宇记》 卷 13郓州卢县: “碻磝津在县北一里。后魏于此置

  • 三河潭

    在今浙江建德市东南五十余里三河乡。《方舆纪要》卷90严州府:三河潭“在府(治今梅城镇)东南四十里,潭水逆流而入于东阳江,江水从两傍顺流回合焉,故曰三河”。

  • 三纳拉巴

    一作三巴。即今西藏比如县东南白嘎区那如乡驻地色那贡巴。清乾隆《卫藏通志》卷15载:“三纳拉巴族,属下五十户,东至达隆宗(边坝),南至俄喀,西至拉哩(嘉黎),北至加树边噶尔。”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

  • 洒鱼河

    在今云南昭通市西四十里。《清一统志·通府》:洒鱼河“在恩安县西四十里。发源马鞍山,汇昭通诸水,过大关,入金沙江”。

  • 石经山

    又名白带山、��题山、云居山、小西天。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五十里。山因藏石经而名。山有石经洞,下有云居寺。《明一统志》卷1:“隋大业间法师静琬者处此,募缘凿石为板,刻经一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