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厅
清雍正二年(1724)置,属宣化府。治所即今河北张家口市。光绪七年(1881)移治今张北县。1913年改为张北县。
清雍正二年(1724年)置,治张家口下堡(即今河北张家口市)。属口北道。为口北三厅之一。管理口外官地及察哈尔东翼镶黄一旗、西翼正黄半旗蒙民,及口内蔚、保安二州,宣化、万全、怀安、西宁四县旗民。光绪七年(1881年)徙治兴和城(即今河北张北县)。1913年省厅改置为张北县。
清雍正二年(1724)置,属宣化府。治所即今河北张家口市。光绪七年(1881)移治今张北县。1913年改为张北县。
清雍正二年(1724年)置,治张家口下堡(即今河北张家口市)。属口北道。为口北三厅之一。管理口外官地及察哈尔东翼镶黄一旗、西翼正黄半旗蒙民,及口内蔚、保安二州,宣化、万全、怀安、西宁四县旗民。光绪七年(1881年)徙治兴和城(即今河北张北县)。1913年省厅改置为张北县。
又作希贤。元置,在今黑龙江省东宁县西南。元《析津志》天下站名:“东洋州百二十(里)土罗火,百三十(里)希田。”
今安徽裕溪河含山县境段之俗称。《方舆纪要》卷29含山县:三叉河在“县南八十里。其水西通巢湖,东通大江,北通铜城闸,因名。《志》云:天河经流合海子口、黄洛河、运漕河,迤逦经此,又铜城闸别流南出,汇为一河
亦名旺清门。清柳条边门之一。即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东南旺清门朝鲜族镇。《清一统志·兴京》:兴京边门“在城东南,南至碱厂门一百十里,北至开原县英峨边界一百里”。
在今河北饶阳县西南二十三里邹村。清于此设堡。
春秋宋邑。在今河南滑县东。《左传》: 哀公十一年 (前485) 卫大叔疾奔宋,“疾臣向魋,纳美珠焉,与之城鉏”。杜注: “城鉏,宋邑。”古邑名。春秋宋邑。在今河南省滑县东。
在今甘肃高台县西北。清宣统《甘肃新通志》卷3肃州高台县图:西北有羊达子。
亦作古镇。在今广西柳城县西北古寨乡。明、清置巡司于此。
在今甘肃甘谷县东北五里。《方舆纪要》卷59伏羌县: 散渡河 “源出通渭县之十八盘山,曲折流入县界,至此入渭”。
清初于明撒儿忽卫置,属宁古塔将军。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撒儿布湖畔。康熙 《皇舆全览图》: 黑龙江下游巴拉儿河口附近有 “萨拉库噶山”。后属三姓副都统。光绪 《吉林通志》 卷17: 混
即今福建惠安县东南崇武镇。清有把总驻此。又见清 《海国闻见录》 上卷 《天下沿海形势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