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张店镇

张店镇

①金置,属平陆县。在今山西平陆县北张店镇。

②金置,属淄川县。今为山东淄博市驻地。


(1)在山西省屯留县西部。面积294.4平方千米。人口3.1万。镇人民政府驻张店,人口 1820。因姓氏得名。1949年为屯留五区,1956年改张店乡。1958年属上游公社,1959年析置北张店公社。1960年改名张店公社,1984年改镇。2000年八泉乡、宜林乡、丈八庙乡并入。绛河横穿镇境。产小麦、玉米、林产品及畜产品。县粮食主产区。为县西部重要集镇。309国道经此。(2)在山西省平陆县北部。面积115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张店,人口 3300。有张姓在此驿路旁首开店铺,名张店。《资治通鉴》:唐乾宁四年(897年),“河东将李嗣昭败陕兵于猗氏,又败之于张店,遂解河中之围”,即此。其地“南扼颠��,北控盐坂,向为南北孔道”(《大清一统志》解州关隘张店镇引《平陆县志》)。宋、金以后置张店镇,属平陆县。1949年属第四区,1953年设张店乡,1958年属飞跃公社,1961年析置张店公社,1984年改镇。产小麦、棉花、玉米。有机修、面粉、白灰、食用菌等厂场。为平陆、夏县二县交界处的集贸中心。209国道纵贯镇境。东古城村古迹有古虞国都城遗址、汉墓壁画。(3)在江苏省灌南县西北部。面积42.7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张店,人口 1600。早年张姓曾在此开旅店,名张家店。一日有海州州官路过此地,宿于张家店,此后名气陡增,张店之名逐渐演变为聚落名。1949年设张店乡,属灌云县新安区,1958年划归灌南县改公社。1983年改乡,1987年置镇。产小麦、稻、玉米、大豆、棉花。有电线、轧钢、绒绣等厂。有公路通县城。古迹有汉墓遗址。(4)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东南部、丰乐河上游。面积145平方千米。人口4.7万。因张姓聚居开店成集得名。1949年设张店乡,1958年建公社,1983年复设乡。1984年置张店镇。1992年白塔寺、左大桥、太平桥三乡并入。主产稻、小麦、棉花、油菜籽、芝麻等。有林、茶业。有磷肥、砖瓦、农机修配、农副产品加工等厂及鱼苗站。六毛公路经此。(5)在河南省唐河县西部。面积162.5平方千米。人口9.2万。镇人民政府驻张店,人口 2550。元末张姓在此开设饭店,得名张家店。清末简称张店。1950年设乡,1962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5年改镇。产小麦、棉花、花生等。有电扇、面粉、棉花加工、印刷、猪毛加工等厂。唐新公路经此。古迹有汉王桥。


猜你喜欢

  • 钟 (鐘) 山镇

    明置,属富川县。即今广西钟山县治。《方舆纪要》 卷107富川县: 钟山镇 “在县西南镇山下。故县治也,县东徙,因置镇于此”。1917年始为钟山县治。

  • 桐冈岭

    在今福建沙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97延平府沙县: 桐冈岭 “在县东南十五里,上多梧桐”,故名。

  • 青山场院

    唐天祐二年 (905) 吴杨行密置,即今湖北大冶市。《寰宇记》 卷113大冶县: “大冶青山场院,主盐铁。” 北宋乾德五年 (967) 南唐升为大冶县。

  • 中隋山

    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方舆胜览》卷54彭州:中隋山“在大隋山后。又上三十里至光相阁,三月半间,扫去积雪,峰顶下视,葛仙、白鹿、大隋真培��也”。

  • 淳良县

    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南州。治所在今广西博白县东南百里英桥镇。六年 (623) 属白州。贞观十二年 (638) 废。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东南。属南州。六年

  • 渭源县

    西魏大统十七年 (551) 改首阳县置,为渭源郡治。治所在今甘肃渭源县东北渭河北岸。《元和志》 卷39渭州渭源县: “因渭水为名。” 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 陕西下: “渭源,以渭河源于此名也。” 隋

  • 郧山

    又名涢山、大洪山,即今湖北随州市西南大洪山。《水经·涢水注》: 涢水 “ (出) 东南大洪山,山在随郡之西南,竟陵之东北。磐基所跨,广圆百余里。峰曰悬钩,处平原众阜之中,为诸岭之秀。山下有石门,夹鄣层

  • 信石山

    亦名信立山。在今广西玉林市东南二里。《舆地纪胜》 卷121郁林州: 信立山 “在南流县东南二里。一名牢石坡。高数十丈,坡上有平石。又有夹石,形如钟,侧立。《旧经》 云: 每岁秋日,乡人共侯此石,若云气

  • 淡水盐场

    在今广东惠东县东南平海。《宋史·地理志》 惠州归善县: 有淡水盐场。

  • 琵琶峰

    在今湖南湘潭县南。《方舆纪要》 卷80湘潭县: 琵琶峰 “与南岳祝融峰相望,七十二峰之一也”。《清一统志· 长沙府一》: 琵琶峰 “以形似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