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徐闻县

徐闻县

西汉元鼎六年 (前111) 置,属合浦郡。治所在今广东徐闻县南。梁模 《广东壮语地名初探》(载 《广东省地名工作通讯》 总37期) 云: 徐闻为壮语,“” 意为村,闻即 “汶” 字音 (今两广称泉水为汶水),故 “徐闻” 意为泉水村。三国吴为朱崖郡治。南齐改为齐康县。唐贞观二年 (628) 改隋康县为徐闻县,属雷州。北宋开宝五年 (972) 废。南宋乾道七年 (1171) 复置,仍属雷州。元属雷州路,至元二十八年 (1291) 迁今徐闻县。明属雷州府,天顺六年 (1462) 移治今徐闻县东南海安镇,弘治十四年(1501) 又移治今徐闻县。民国初属广东高雷道。1920年直属广东省。


在广东省西南部,雷州半岛南端。属湛江市。面积1393.9平方千米。人口68万。辖13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徐城镇。徐闻之名来自古僮人的集居地,为壮语地名,徐意为“村”,闻即“汶”字音(今两广的广大地方称泉水为汶水),故徐闻意为“泉水村”。西汉置徐闻县,属合浦郡(县治今讨网村)。南朝齐改齐康县,为齐康郡治。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为隋康县,属合州。大业三年(607年)改属合浦郡。唐贞观二年(628年)改隋康县为徐闻县,迁治麻鞋村,属东合州,后州名改雷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县废,置时邑乡,属海康县。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复徐闻县。元属雷州路,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县治今址。明天顺六年(1462年)治迁海安,弘治十四年(1501年)复迁今址。明、清属雷州府。1914年属高雷道。1920年属广东省。1949年属南路专区,1950年属高雷专区,1952年属粤西行政区,1956年属湛江专区。1959年撤销,与海康县南渡河以南改置雷南县。1960年复徐闻县。1970年属湛江地区,1983年属湛江市。三面环海,为玄武岩台地。北部石板岭海拔245米,为全县最高点。河流短小。属北热带湿润气候。有种植热带作物为主的国营农林场(所)8个,产橡胶、胡椒、剑麻。农产甘蔗、菠萝、良姜。沿海有珍珠养殖场、盐场和渔港。工业以制糖、制盐、食品及农机修造为主。海安港是大陆沟通海南岛重要转运港。207国道通此。名胜古迹有登云塔、贵生书院、响水潭、鲤鱼潭瀑布。


猜你喜欢

  • 长洲县

    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分吴县置,与吴县并为苏州治。治所即今江苏苏州市。《元和志》卷25:长洲县“取长洲苑为名”。宋为平江府治。元为平江路治。明为苏州府治。1912年并入吴县。古旧县名。武周万岁

  • 五水关

    ①在今河南商城县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50商城县:五水关“以五水合流于关下而名。旧为隘口,可以守御”。②即今湖北随州市东北忤水关。《方舆纪要》卷77随州:五水关“在五水山下,亦作仵水关”。

  • 泰康设治局

    1927年析安达、林甸、泰来三县地置,属黑龙江省龙江道。泰康县。1927年由安达、林甸、泰来三县析置,治今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泰康镇。1933年升县,隶嫩江省。

  • 怀朔镇

    北魏六镇之一。在今内蒙古固阳县东北白灵淖乡城库伦古城。孝昌元年(525),被破六汗拔陵起义军攻破,镇废;镇民高欢等走投柔玄镇,从杜洛周起义。《水经·河水注》:“芒干水(即今大黑河)又西南, 径云中城北

  • 长望川

    即今湖北竹溪县西北竹溪河。《方舆纪要》卷79竹溪县:长望川在“县西三里。川深土美,一溪中出,即竹溪河也”。

  • 秋苇川堡

    北宋置,属西安州绥戎堡。在今宁夏海原县东北。后废。

  • 孝昌城

    在今山东曹县西四十里。北魏侨置沛郡于此。《魏书·地形志》 沛郡:“兴和二年置,治孝昌城。”

  • 金龙山

    ①在今山西怀仁县西南。《金史·地理志》: 大同府怀仁县有金龙山。《方舆纪要》 卷44怀仁县: “金龙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有泉,与马邑金龙池脉相通,因名。”②在今湖南会同县东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82

  • 骆家场

    即今四川营山县东骆市镇。清同治 《营山县志》 卷4: 骆市场在 “治东三十里。右通小桥大道,左通黄渡河。嘉庆元年九月内安设驿站”。

  • 开平府

    蒙古中统元年(1260)升开平王府置,治所在开平县(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四十里上都河北岸兆奈曼苏默上都故城)。四年(1263)以阙廷所在,加号上都,改置上都路。辖境相当今内蒙古正蓝旗、多伦县、赤峰市及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