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经百户所
在今四川天全县西南思经乡。《明史·地理志》: 天全六番招讨司,有思经百户所。
在今四川天全县西南思经乡。《明史·地理志》: 天全六番招讨司,有思经百户所。
北宋置,属西安州。在今宁夏海原县东罗川附近。后废。
①即清乾隆六年(1741)所置苏松太道,因驻上海县(今上海市南市区旧城内),通称上海道。②1914年1月置,驻上海县(今上海市南市区旧城内),同年6月改为沪海道。(1)苏松太道移驻上海县后的通称。(2
即今四川彭山县北青龙镇。清嘉庆 《彭山县志》 卷1: 青龙场在 “治北三十里。……上通省会,下达嘉、眉,一冲道也。昔有青龙于此,后人因以名场。货贿山积,居民交易之所”。
北宋皇祐中置,属邕州迁隆寨。治所在今广西崇左县东南五十里罗白乡。元属江州。民国初属广西镇南道。1918年废。古旧县名。北宋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东南罗白。属邕州。明、清属太平府。1918年并入崇
在今陕西长安县 (韦曲镇) 西。唐杜甫《随郑广文游何将军山诗》 曰: “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东。唐杜甫有“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诗句。
在今广东英德市北。《清一统志·韶州府》:大庆山“在英德县北。即古英州治。西有流杯池。《旧志》:龙山在县北半里,大庆山在县北二里,盖即一山而异名也”。
在今陕西子长县北。《清一统志·延安府一》: 高柏山 “在安定县 (治今子长县西北安定镇)北八十里,怀宁河出此。疑即 《汉志》 阳周县南之桥山也”。
唐方镇名。乾元二年 (759) 置,治所在郑州 (今河南郑州市)。领郑、陈、亳、颍四州。上元二年 (761) 废。唐方镇名。乾元二年(759年)置,治郑州(今河南郑州市)。上元二年(761年)废。
①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扎兰屯市西雅鲁河。《清一统志·黑龙江》: 雅尔河 “在齐齐哈尔城西北四百二十里。源出西兴安岭,东南流六百余里,入嫩江”。②即今黑龙江省龙江县西雅鲁河。《清一统志·黑龙江》: 雅尔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雉阳县置,属广州。治所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南五十五里。大业初改为犨城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雉阳县置,治今河南省平顶山市西北,属伊州。大业初改名犨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