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坝
即九龙县。今四川九龙县。民国《九龙县图志》:“九龙县原名戎坝。南距康定三百六十里。向为明正土司管辖之地。旧制:以百户分治:名曰菩萨龙、三岩龙、墨池龙、麦地龙、八义龙、八阿龙、迷窝龙、洪坝龙、湾坝龙。”
即九龙县。今四川九龙县。民国《九龙县图志》:“九龙县原名戎坝。南距康定三百六十里。向为明正土司管辖之地。旧制:以百户分治:名曰菩萨龙、三岩龙、墨池龙、麦地龙、八义龙、八阿龙、迷窝龙、洪坝龙、湾坝龙。”
在隋大兴城安邑坊街之北,今陕西西安市内。宋敏求《长安志》卷8:玄法寺“本隋礼部尚书张颖宅,开皇六年立为寺”。
在今江西宜春市城东南隅山上,为全市最高点。《寰宇记》 卷109袁州宜春县: 宜春台“在县东南隅。《城冢记》,汉宜春侯刘成于城中立五台,其最胜者为宜春。高五十余丈,植桃李以万计”。《方舆纪要》 卷87袁
又名驹石室、龙岩洞。在今江苏宜兴市西南。《寰宇记》 卷92宜兴县: 国山 “山东北有两重石洞,土人呼为石室。周幽王二十四年忽开,可容千人。又有石柱,呼为玉柱”。今洞面积五千多平方米,长八百多米,有上、
即今湖北枣阳市东北四十里鹿头镇。明置巡司于此。
即今青海平安县(平安镇)。《方舆纪要》卷64西宁镇:平戎堡“在卫东七十里,有平戎驿”。
北齐时建。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南城宫内。
在今山东日照市南。《方舆纪要》 卷35日照县 “丝山” 条: “又县东南二十里有孤奎山,亦曰圭山。” 奎山疑为 “圭山” 之讹。
即下蔡戍新城。南齐建,在今安徽凤台县南淮河东岸。《南齐书·垣崇祖传》:建元三年(481),“崇祖虑虏复寇淮北,启徙下蔡戍于淮东。其冬,虏果欲攻下蔡,既闻内徙,乃扬声平除故城。众疑虏当于故城立戍,崇祖曰
北魏改下邽县置,属延寿郡。治所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北故市镇。后废。西魏复置,隋大业二年(606)复名下邽县。古县名。原名下邽县。北魏避太武帝拓跋珪讳改名,治雄霸城(今陕西渭南市北故市镇东南巴邑)。属华山郡
(栎yuè) 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西北部。面积40平方千米。人口3.1万。镇人民政府驻栎阳街,人口 2410。镇以驻地名。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万年县为栎阳县。元至元初降为镇并入临潼县。1949年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