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

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东南伊金霍洛苏木。成吉思汗在位第二十二年(1227),病逝于六盘山南清水县(今甘肃清水县)境,灵柩运回漠北,葬于不儿罕山之起辇谷(约在今蒙古国肯特省西北部臣赫尔河上源),其墓地以马践蹂,使如平地,不起坟冢,插矢以为垣,置逻骑以为卫,阔逾三十里,称为大禁地(Yeke qoruq)。到元世祖时,又采汉制于大都建太庙,分八室。明初,北元当沿用太庙八室之制于漠北。明中叶以后,随着蒙古人入居河套,又迁到套内,立“八白室”(Nayiman Chaghan ger),置达尔哈特五百户居守,称其地为伊金霍洛(意为“君主的圈子”),当是由“大禁地”一名演变而来。于是出现成吉思汗葬在鄂尔多斯的传说,实际上该处并非成吉思汗墓所在地。1954年建成宫殿式陵寝。1982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苏木,东南距旗政府驻地阿勒腾席热镇约15千米。陵园占地数十亩,主体建筑为中央纪念堂,平面呈凸字形,面积约 1500 平方米,高20多米。内置通柱,上出重檐,蒙古包式穹庐顶,精工彩绘藻井图案。正中靠后安放石雕成吉思汗坐像。东、西有长廊连接东厅和西厅,两厅平面作不等边八角形,单檐蒙古包式穹庐顶,两厅及长廊内壁上精工彩绘成吉思汗生平事迹壁画。中厅后为寝宫,安置黄色绸缎包围的蒙古包4座,蒙古包内分别供奉成吉思汗及夫人、胞弟别力古台、哈撒尔夫妇、四子拖雷夫妇等人的灵柩。中央纪念堂顶全部覆盖琉璃瓦,用蓝色琉璃瓦砌出浑厚典雅的云纹,镶嵌黄色琉璃砖瓦,并置金黄色琉璃宝顶,金碧辉煌,与陵寝周围丛林翠绿相映,光耀夺目。明正统年间,鄂尔多斯蒙古部进驻河套地区,就供奉着成吉思汗的灵柩,明代称作“八白室”,原安放在今达拉特旗王爱召。清初移置伊金霍洛,世代传为成吉思汗陵。抗日战争时期,灵柩先移甘肃榆中县兴隆山,后迁青海湟中县塔尔寺,1954年迎回原地,并新建陵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 吉 思 汗 陵


猜你喜欢

  • 石梁蕉山镇

    在今福建长乐市东三十里。旁有蕉山,故名。明洪武二十年(1387)自梅花所移巡司于此。

  • 永定州

    唐永泰元年(765)置,为党项部落州,属秦州都督府。当在今甘肃东部。唐末废。

  • 虎蹲山

    在今浙江宁波市镇海区东北招宝山外海中。宋 《宝庆四明志》 卷18定海县: 虎蹲山在 “县东二里。屹立海口,象形而名之”。

  • 木剌山

    即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包头市西北之乌拉山。《新唐书·郭子仪传》:天宝八年(749),“木剌山始筑横塞军及安北都护府,诏即军为使”。

  • 辰阳县

    ①西汉置,属武陵郡。治所在今湖南辰溪县西十余里。西晋废。《水经·沅水注》:“沅水又东径辰阳县南,……旧治在辰水之阳,故即名焉。”南朝宋复置,梁改为建昌县。陈复名辰阳县。隋开皇九年(589)改为辰溪县。

  • 清镇城

    即清海镇、清海军城。在今新疆沙湾县东。《资治通鉴》: 唐咸通七年 (866) 二月,“归义节度张义潮奏: 北庭回鹘固俊克西州、北庭、轮台、清镇等城”。胡三省注: “北庭都护府西七百里有清海镇。”

  • 胡勒噶珊

    亦作呼拉。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南岸锡卡契。清初属宁古塔将军。康熙 《皇舆全览图》: 黑龙江下游有 “呼拉噶山”。后属三姓副都统。光绪 《吉林通志》 卷17: 混同江南岸,东至海滨旧设

  • 成德县

    西汉置,属九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寿县东南。三国魏属淮南郡。东晋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安徽省寿县东南。属九江郡。东晋废。

  • 湖山

    ①在今浙江江山市北,与常山县接界。《方舆纪要》 卷93江山县: 湖山 “在县北二十五里”。②在今浙江浦江县东。《方舆纪要》 卷93浦江县: 湖山 “在县东十里。两山峙立,浦阳江出其中,曰湖山峡”。③在

  • 沐源镇

    唐置,为军事要地,属嘉州。即今四川沐川县。《新唐书·南诏传》:咸通七年(866),南诏兵“出沐源,窥嘉州,破属蛮,遂次沐源”。即此。宋改为沐川砦。古镇名。唐置,即今四川省沐川县。属嘉州。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