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振武军

振武军

①唐景龙二年 (708) 置,隶朔方军总管(后置朔方节度使)。治所在东受降城 (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南)。天宝四年 (745) 移治单于大都护府所在之古盛乐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置金河县为理所。乾元元年 (758) 置节度使,分管单于大都护府、东受降城及麟州、胜州。辖境约当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南部、伊克昭盟东北部及陕西神木、府谷二县地。五代梁贞明二年 (契丹神州元年,916)被耶律阿保机攻破,遂废。

②一作振威军。唐开元十七年 (729) 于铁仞城(亦曰石堡城) 置,属鄯州。在今青海湟源县西南哈喇库图城附近的石城山。二十一年 (733) 属陇右节度使,二十九年 (741) 地入吐蕃。天宝八年 (749)收复,改为神武军 (一作天威军)。


(1)唐景龙二年(708年)置,治东受降城(今内蒙古托克托县西南)。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各一部分地区。天宝四载(745年)移治金河县(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后又移治朔州(今属山西)。辽时废为镇。(2)唐开元十七年(729年)改石堡城置,治今青海省湟源县西南。属鄯州。二十九年地入吐蕃。天宝八载收复,改天威军。


猜你喜欢

  • 蒲沙

    在今上海市崇明县北。《方舆纪要》 卷24太仓州崇明县: 蒲沙 “亦在县北。相近者曰小阴沙,与海门县接界; 蒲沙之东曰匾担沙”。今皆为崇明岛的一部分。

  • 青游镇

    北宋置,属当涂县。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南三十里石桥乡青山街。一名青山镇,以在青山南麓得名。南宋称青山市。《舆地纪胜》卷18太平州: 青山市 “在当涂县东南三十里。齐谢元晖尝居此山,故一名谢市”。

  • 辛庄堡

    即今河北永年县(临洺关)东五十四里辛庄堡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1永年县图:东北有辛庄堡。集镇名。在河北省永年县城东部。辛庄堡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9100。原村庄毁于水患,重新建村后取名新庄堡,后

  • 金口

    在今江西金溪县西北。为金溪水注入抚河之口,因名。《陈书·周文育传》: 永定三年 (559),讨王琳、余孝励,“文育遣吴明彻为水军,配周迪运粮,自率众军入象牙江,城于金口”。王琳攻周迪,“迪等败绩,文育

  • 临汝镇

    五代周显德三年 (956) 改临汝县为镇,属梁县。即今河南汝州市西北六十里临汝镇。在河南省汝州市西北部。面积124.6平方千米。人口8万。镇人民政府驻临汝镇,人口9600。唐为临汝县治,五代周显德三年

  • 申江

    春申江之简称。即今上海市黄浦江。见“春申江”。

  • 平齐郡

    北魏皇兴三年(469)置,属司州。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后徒治今朔州市东南。寻废。北魏皇兴初置,治今山西省大同市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大同、朔州、左云、山阴等市县地。皇兴三年(469年)徙治今朔州市东南

  • 七闽

    ①古时分居于今福建和浙江南部一带的闽人为七族,总称七闽。后泛指今福建省地。 《周礼·职方》:“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民。”郑玄注:“闽,蛮之别也。《国语》曰闽芉蛮矣。四

  • 兴平水

    亦作熙平水。在今广西阳朔县东北三十里。《舆地纪胜》卷103静江府:兴平水“在阳朔县北六十里。其源出自宝子山,南流者为兴平水,与桂江合”。

  • 汤泉县

    唐置,为汤州治。治所在今越南谅山省谅山东南。天宝初为汤泉郡治,乾元初复为汤州治。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