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州
北宋政和五年 (1115) 改龙州置,治所在江油县 (今四川平武县东南涪江东岸南坝镇北旧州)。辖境相当今四川平武县及江油、青川二市县部分地。南宋绍兴元年 (1131) 复为龙州。
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改龙州置,治江油县(今四川平武县东南)。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平武、青川等县和江油市北部。属利州路。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复改龙州。
北宋政和五年 (1115) 改龙州置,治所在江油县 (今四川平武县东南涪江东岸南坝镇北旧州)。辖境相当今四川平武县及江油、青川二市县部分地。南宋绍兴元年 (1131) 复为龙州。
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改龙州置,治江油县(今四川平武县东南)。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平武、青川等县和江油市北部。属利州路。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复改龙州。
即今福建浦城县北浮盖山。《舆地纪胜》 卷129建州 《景物下》: 盖仙山“ 一名浮盖山。在浦城县北九十里,上有仙坛、石洞,可以窥天”。
即今广东曲江县东北之黄坑河。《水经·溱水注》:“江水又径始兴县南,又西入曲江县,邸水注之。水出浮岳山,山蹑一处,则百余步动,若在水也,因名浮岳山。南流注于东江。”
①在今山西昔阳县东八十里,与河北赞皇县交界处。《北齐书· 李密传》: “尔朱兆至广阿,高祖令密募殷、定二州兵五千人镇黄沙、井陉二道。”②在今安徽泾县东南六十里。《清一统志·宁国府一》: 黄沙岭 “广数
即今广东揭阳市西北乔林村。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揭阳县西北有乔林村。
①在今山西忻州市西。《方舆纪要》卷40忻州:九原山“在州城西。汉末以此名县。今州城跨冈上,三面俱临平畴。亦曰九龙冈”。②在今山西新绛县西北。春秋晋诸大夫葬此。《礼记·檀弓下》:“赵文子与叔誉观手九原。
古时长江下游主要津渡之一。在今江苏邗江县南瓜洲镇。《金史·海陵王纪》:正隆六年(1161)南侵,于采石大败,驻扬州,“会舟师于瓜洲渡,期以明日渡江”。旋被完颜元宜所杀。
即今河北赤城县北一百二十里独石口北北栅子。为边门大口。明宣德中移开平卫于独石口,而口外多伦诺尔、开平城、土城子、张家口等均系独石分营防守,此口专司启闭,是与俄、蒙商贸要孔。区片名。在江苏省无锡市区中部
即今新疆乌鲁木齐市西南郊之雅玛里克山。清 《三州辑略》: 福寿山 “在巩宁城南里许,……每见云雾迷漫,夏必雨,冬必雪,俗称灵应山。西向建龙王庙 一座,山腰开渠宛转如带”。宣统 《新疆图志》 卷61 《
一名留福集。即今河南沈丘县(槐店镇)南七十五里留福镇。明嘉靖《沈丘县志》:“刘虎集,在治(今县东南五十四里老城镇)南十五里。”
1915年改独石县置,属直隶兴和道。治所在今河北赤城县北独石口。1925年迁治今沽源县南小河子。1928年属察哈尔省。1948年移治平定堡(今沽源县),1952年属河北省。在河北省西北部,北邻内蒙古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