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州
五代晋天福初改郴州置,治所在敦化县 (今湖南郴州市)。辖境相当今湖南永兴县以南耒水流域和宜章县地。后汉乾祐初复名郴州。
五代晋天福初改郴州置,治敦化县(今湖南郴州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永兴县以南耒水流域(支流西河上游除外)和宜章县地。汉乾祐初复改郴州。
五代晋天福初改郴州置,治所在敦化县 (今湖南郴州市)。辖境相当今湖南永兴县以南耒水流域和宜章县地。后汉乾祐初复名郴州。
五代晋天福初改郴州置,治敦化县(今湖南郴州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永兴县以南耒水流域(支流西河上游除外)和宜章县地。汉乾祐初复改郴州。
元至元十七年(1280)改施州置,属丽江路。二十年(1283)升为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复降为州,属鹤庆府。治所在今云南永胜县北四里大树坪。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属澜沧卫。正统七年(1442
1932年析滁县、来安、盱眙、定远等县置,属安徽省。治所在今安徽明光市南三界镇,1938年迁治明光镇。旧县名。1932年由滁县、来安、定远三县和今江苏省盱眙县交界处之三界地方析置,以境内有嘉山得名。治
①即逢鹊山。在今河北内丘县西六十二里。《汉书·地理志》 中丘县: “逢山,长谷渚水所出,东至张邑入浊。”②在今山东临朐县西二十五里。其山峭绝,惟一径可通,有泉出岩窦,甘洁异常。相传为殷诸侯逢伯陵之国。
唐武德元年(618)升公井镇置,为荣州治。治所在今四川自贡市西十里贡井。《元和志》卷33公井县:“有大公井。故县镇因取为名。”北宋熙宁四年(1071)废入荣德县。古县名。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治今
在今江苏六合县东五里。《方舆纪要》 卷20江宁府六合县: 郭墅,“宋嘉熙中,土人立寨拒守于此”。
1948年由枣庄市及陶庄矿区合置,治枣庄镇 (今山东枣庄市)。1950年撤销,并入峄县。
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南。《汉书·地理志》河南缑氏县:“有延寿城。”《水经·洛水注》:“休水又径延寿城南。”即此。
即安富县。在今湖北郧县东南。《隋书·地理志》淅阳郡安福县:“梁置,曰广福,并为郡。”广福应为安富之讹。古县名。南朝梁置,治今湖北省丹江口市西北。为广福郡治。隋仁寿初改安福县。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位于六门礁东南约6海里。为一环礁。退潮时露出。中国渔民向称恶落门。1935年公布名称为南康华里礁。1947年改名南华礁。
在今广西灌阳县东北六十里文市镇北昭仪。《方舆纪要》 卷107灌阳县: 昭义关 “旧有昭义驿,亦置于此。今县北百里为昭义公馆,盖仍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