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鸠关
在今陕西紫阳县南境,接四川城口县界。《清 一统志 · 兴安府二》: 斑鸠关 “在紫阳县南一百五十里”。
在今陕西紫阳县南境,接四川城口县界。《清 一统志 · 兴安府二》: 斑鸠关 “在紫阳县南一百五十里”。
①在今天津市宁河县北宁河镇。《方舆纪要》卷11宝坻县: 梁城,“ 《志》 云: 唐末刘仁恭所筑。刘守光为燕王曾屯兵于此,即今梁城所也”。②在今安徽淮南市 (田家庵) 附近。《水经·淮水注》: “ (淮
北宋置,即今江苏大丰县西南串场河旁之刘庄镇。产盐。旧属兴化县,清时有盐大使驻此。民国间并入草堰场。
在今广东曲江县南。《舆地纪胜》 卷90韶州: 宣溪水 “在曲江县 (今韶关市) 南八十里。源出螺坑”。《清一统志 · 韶州府》: 宣溪 “源出罗坑。东流六十里与溱水合。唐韩愈诗: 韶州南去接宣溪”。
①在今河北秦皇岛市山海关东六里。《方舆纪要》卷17抚宁县:欢喜岭,“一名凄惶岭。言戍辽者去而悲,还而喜也”。古为关内外驿路必经之地。《明一统志》卷25辽东都司:欢喜岭“在广宁前屯卫西七十五里”。②即今
旧名卢村。明改今名。即今浙江奉化市东南四十二里裘村镇。清光绪 《奉化县志》 卷3 《镇市》 有裘村市。
西汉改博阳县置,属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三十里旧县。北魏改名博平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南旧县。初为泰山郡治。后属泰山郡。东汉、晋、宋不改。北魏改名博平县。
①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天寿山。明十三陵之一,位于景陵东南三里阳翠岭。为明世宗朱厚熜之陵。顾炎武《昌平山水记》卷上:永陵“在十八道岭,嘉靖十五年改名为阳翠岭,距长陵东南三里”。其规模小于长陵,但结构精巧为
唐开元前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汉源或石棉、甘洛县境。北宋以后废。
在今湖南岳阳市西门东侧洞庭橡胶厂内。相传三国吴名将鲁肃葬此。鲁肃 (172—217) 字子敬,临淮东城 (今安徽定远县东南) 人。曾任赞军校尉,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后拜汉昌太守。墓前竖清光绪十五年
即临晋关。战国魏置,在今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东黄河西岸。《水经·河水注》 引 《竹书纪年》: “魏襄王七年,秦王来见蒲坂关。” 《元和志》卷12河东县: 蒲坂关 “一名蒲津关,在县西四里”。皆此。北宋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