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新市镇

新市镇

①唐武德五年 (622) 改新市县置,属九门县。在今河北正定县东北新城铺。《资治通鉴》: 唐元和五年 (810),“诸军讨王承宗者久无功,白居易上言,以为 ‘河北本不当用兵,今既出师,承璀未尝苦战,已失大将,与从史两军入贼境,迁延进退,不惟意在逗留,亦是力难支敌。希朝、茂昭至新市镇,竟不能过’”。即此。

②北宋置,属德清县。即今浙江德清县东北六十四里新市镇。《方舆纪要》 卷91德清县: 新市镇,“宋、元时有镇将守此,并置杜家堡,今为商民环聚处。洪武初置巡司,并置河泊所于此。嘉靖中,倭贼尝突犯其地”。

③北宋置,属朝邑县。在今陕西大荔县朝邑镇南十里。

④一作辛市镇。北宋置,属下邽县。即今陕西渭南市北辛市镇。

⑤金置,属临邑县。在今山东济阳县西北五十里新市乡。《方舆纪要》 卷31济阳县: 新市城,“故邿国地。或曰,南北朝时,尝侨置中山国之新市县于此,寻废”。

⑥清置,属湘阴县。即今湖南汨罗县东十八里新市镇。清设巡司于此。

⑦清置,属寿昌县。在今浙江建德市南十二里新市村。《清一统志·严州府》: 新市镇 “在寿昌县东十五里,宋都临安时,此为孔道”。

⑧即今贵州天柱县东北瓮洞镇。《清一统志·镇远府》: 新市镇 “在天柱县北七十里瓮洞。往来鱼、盐、木商泊舟于此”。

⑨即今四川渠县西九十里新市乡。清同治 《渠县志》 卷4: 新市镇在 “县西南九十里”。

⑩即今四川绵竹县南新市镇。清道光 《绵竹县志》 卷12: 新市镇在 “城南三十里,与什邡交界”。


(1)古镇名。(1)唐武德五年(622年)省新市县置,在今河北省正定县东北新城铺。景福初,河东帅李克用合易、定兵攻成德帅王镕,战于新市,即此。宋以后省。(2)金置,即今山东省济阳县西北新市。《金史·地理志》:济南府临邑县有新镇、安肃、新市三镇,即此。(2)今镇名。(1)在浙江省德清县东部,东邻桐乡市。面积46.1平方千米。人口4万。镇人民政府驻新市,人口1.5万。原名陆市。西晋永嘉间遭水患,徙于此,故曰新市。宋初置镇,明初设巡检司,并置河舶所。1912年仍为新市镇,1958年改公社,1961年复置镇。产稻、蚕茧、小湖羊皮、淡水鱼等。有丝绸、印染、制革等厂。特产张一品羊肉。商业繁华。公路通县城,京杭运河中线经此。有唐元和十年(815年)始建的觉诲寺。(2)在湖北省枣阳市东北部。面积233平方千米。人口6.1万。镇人民政府驻新市,人口3500。始建于清代,并建一寺庙,称兴隆寺,1926年重修,改称新寺,后演化为新市。1951年属枣阳县第十区。1956年为新市乡,属鹿头区。1958年为新市公社。1961年为新市区。1975年撤区,改新市公社。1984年改镇。2001年钱岗乡并入。产小麦、稻、玉米、棉花、油料作物等。建筑和编织业较盛。有农机、食品、砖瓦等厂,百花糖为地方名产。市东北部农副产品集散地。邢枣公路经此。名胜有玉皇顶。(3)在湖北省京山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267平方千米。人口12.6万。以京山最早的县名新市命名。自东汉以来,历为州、县治所。1949年置城关镇,1981年改名新市镇。溾水由西向东流过。主产稻、小麦、油菜籽,兼种蔬菜。有机械、结晶硅、锅炉辅机、经编等厂。皂当、京随、京天等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文笔塔、空山洞、烈士公园等。(4)在湖南省汨罗市东部。面积56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新市街,人口 3280。相传市集原在镇西3.5千米坡子街,明代迁此称新市并设巡检司。镇以此名。1984年置镇。产稻、蔬菜。有化工、造纸、纸箱、皮箱、冶炼等厂。镇区设有集贸市场。107国道、益平公路相交于此。(5)在湖南省耒阳市北部、耒水下游东岸。面积74平方千米。人口4万。镇人民政府驻新市街,人口2140。镇以驻地名。南朝陈为新城县治。宋置新城镇。明称新城市,后演变为新市街,故名。建国初属耒阳县二区,1956年设镇。1958年为新市公社,辖原新市和高炉乡。1959年析出为新市镇。1995年高炉乡并入。产稻、棉花、蔬菜。为市商品粮基地之一。有煤矿和水泥、造纸、农具、铁器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厂。为耒阳、衡南边境农副产品集散地。有班车通耒阳和衡阳市区。耒水通航。镇南龙王庙(古称方田驿)为杜甫南下郴州阻水泊舟处。(6)在湖南省攸县中部。面积73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颜家岭,人口3500。以古经当醴陵至攸县驿道,南宋时于此新建集市,得名新市。镇以此名。1950年设新市乡。1956年为桐树下乡。1958年为和平公社。1961年析置新市公社,1984年置镇。产稻、油茶、油菜籽。有锻压、食品、服装加工、农机等厂。为县境中部农副产品集散地。湘东铁路经此设站。106国道经此。(7)在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西南部。面积56平方千米。人口9.1万。镇人民政府驻新市,人口4.1万。因原旧集市佛岭市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军炸毁,后在其南重建,故名新市。原属番禺县第八区。1958年划归广州市郊区,并由三元里、嘉禾两大乡合建三元里公社。1984年设三元里区,1986年撤区建新市镇。地处白云山西麓。产蔬菜。有热电设备、五金等厂。白云国际机场、广州铁路北站设此。有三元里抗英烈士纪念碑、三元里古庙(今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8)在重庆市长寿区中部。面积33.6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何石井,人口4390。清末建场于东门,宣统三年(1911年)迁址新建新市乡,取“新建集市”之意得名。1961年建新市公社,1984年复乡,1993年设镇。产稻、小麦、玉米、甘薯、榨菜。有建筑、建材、榨菜等厂。有公路西接长垫公路,并可至双龙、三平。(9)在四川省绵竹市南部。面积40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新市,人口3200。清光绪时建场,古名青石镇,后谐音今名。1949年为新市乡,1958年为新市公社,1984年复改乡,1988年建新市镇。有榨油、酿酒、汽车修配等厂。为市农副产品集散地,以烟叶交易为大宗。绵什公路经此。(10)在四川省简阳市南部。面积82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新市,人口5000。因清初设新市铺,故名。清初设铺,嘉庆二年(1797年)形成集市。1949年为新市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2年置新市镇,杨家街、模范、怀远三乡并入。主产棉花、油菜籽、生猪等。有水泥、酿酒、铸造、汽车修配、棉纺织、建材、铁合金等业。成渝公路经此。(11)在四川省屏山县西部偏中。面积95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新市,人口4600。以“新建市镇”之意得名。1949年为秉彝镇。1951年析街区部分建新市镇,农村部分置乡。1958年为新市公社,1961年为新市镇。1992年二龙、钓岩二乡并入。产茶叶、乌桕、红麻、白蜡、油桐等。有农机、自来水、酿酒、建材、粮油加工、木具等厂及小水电、林场、茶场。历为马湖路总管府、巡检署驻地。自古为凉山地区通往川中的孔道,是县西商贸、交通重镇。屏雷、沐雷公路经此,金沙江通航运。


猜你喜欢

  • 会州

    ①西魏废帝置,治所在会宁县(今甘肃靖远县东北)。北周保定二年(562)改置会宁防。隋开皇元年(581)改置会宁镇。唐武德二年(619)改置西会州,贞观八年(634)改曰粟州,同年又改为会州。辖境约当今

  • 武冈山

    亦名同保山。在今湖南武冈市北五里。《水经·资水注》: “ (武冈) 县左右二冈对峙,重阻齐秀,间可二里,旧传后汉伐五溪蛮,蛮保此冈,故曰武冈。” 《方舆纪要》 卷81武冈州: 武冈山 “一云东汉伐五溪

  • 润浦

    又名东浦。在今江苏镇江市东。《元和志》卷25润州丹徒县: “东浦,亦谓之润浦,在县东二里,北流入江。隋置润州,取此浦为名也。”又称东浦。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东,北流入大江。《元和郡县志》:“隋置润州,取此

  • 裕溪河

    在今安徽巢湖市东南。西通巢湖,东南流至裕溪口入长江。《清一统志·庐州府一》: 裕溪河“在无为州东北一百二十里,与和州分界。亦濡须水分流也。又名新裕口”。古称濡须水,又称运漕河。在安徽省中东部。是巢湖通

  • 窊里国

    古地名。即今缅甸南部之丹老。为古代横越马来半岛交通线所经。南宋周去非 《岭外代答》 卷2真腊国: “其旁有窊里国。”

  • 诸葛垒

    ①在今云南姚安县东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16姚安军民府: 诸葛垒 “在府东十五里。又府北十二里有孔明遗垒。盖武侯渡泸南征,道出于此”。②在今甘肃天水市东。《元和志》 卷39秦州上邽县: 诸葛亮垒 “

  • 纪庄子

    在今天津市河西区西南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7月9日以杨贵林为首的义和团率三百名团民在此与联军前锋日本军队展开斗争,击毙日军队长。后因武器不敌而失败,一千余团民与百姓惨遭杀害。

  • 婆速府路

    亦作婆娑府路、博索府路。金置,治所在今辽宁丹东市东北九连城镇。辖境相当今辽宁东南部、吉林西南部与朝鲜慈江道及平安北道部分地。元初直隶辽阳行省,至元二十五年 (1288) 废为婆娑府巡检司。

  • 丹灶墟

    ①即今广东江门市北丹灶墟。旧属新会县。清光绪《广州府志》卷69:新会县“墟市”有丹灶墟。1951年划归江门市。②即今广东南海市西丹灶镇。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南海县西有丹灶。

  • 荆南国

    即南平国。五代十国之一。都江陵府 (治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北宋建隆四年(963) 并于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