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灶沙
在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24太仓州崇明县 “三沙” 条下: 新灶沙 “亦在旧县东南,连大洋,为各沙门户。《旧志》 云: 自新灶而西达宋信嘴,可不由竹薄,径达刘河,虽中有沙途暗伏,而风利潮便,倭贼易于跳越。若贼寇境,不收新灶沙,则必收烂沙矣。盖烂沙、新灶、三爿俱为海口东面之险也”。
在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24太仓州崇明县 “三沙” 条下: 新灶沙 “亦在旧县东南,连大洋,为各沙门户。《旧志》 云: 自新灶而西达宋信嘴,可不由竹薄,径达刘河,虽中有沙途暗伏,而风利潮便,倭贼易于跳越。若贼寇境,不收新灶沙,则必收烂沙矣。盖烂沙、新灶、三爿俱为海口东面之险也”。
即今广东梅县西北梅西镇。明置巡司于此。在今广东省梅县西北石正一带。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移太平乡巡检司治此。
涢水入汉水之口。在今湖北武汉市东西湖区新沟镇。《资治通鉴》: 西晋建兴三年 (315) 荆州将郑攀等 “帅其徒三千人屯涢口,西迎杜曾”。《水经·涢水注》: 涢水 “西入于沔,谓之涢口”。清设外委驻守。
即今浙江江山市东北大溪滩。《清史稿·耿精忠传》:康熙十五年(1676),耿精忠将马九玉以万人营于大溪滩,“杰书与赉塔、之芳督兵击九玉,战于大溪滩”,即此。在今浙江省江山市东北。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
即今广东罗定市西北榃滨镇。明万历中于此筑夜护城。清雍正十 一年 (1733) 于此置夜护巡司。
①即六门陂。在今河南邓州市西三里。②在今陕西武功县南。宋敏求《长安志》卷14引《十道志》曰:“西魏文帝大统十三年,置六斗门节水,因名之。”后经唐、宋先后修治,溉田甚广。又称六门陂(见《水经注·湍水》)
明洪武二十三年(1389)建,即今贵州天柱县东南五十里远口镇。清乾隆中置巡司于此。民国设县佐。
在今江苏徐州市北二十里洞山村。为西汉早期楚王墓。1986年发掘,在封土堆之下,凿山为室, 由墓道、甬道、主墓室和附属建筑几部分组成。规模宏大。主室内设前堂、后寝、厕间、侧室、耳室,均凿山而成。附属建筑
北宋置,属涪州。即今四川武隆县西北白马镇。大观四年(1110)废。
①又名台城。三国吴筑。在今江苏南京市鸡鸣山南,乾河沿北。为东吴的皇家花园。《晋书·成帝纪》: 东晋咸和五年 (330),“作新宫,始缮花城”。同书 《苏峻传》: 咸和三年 (328) 苏峻作乱,“使怀
北宋咸平中置,属云安县。在今重庆云阳县东南。宋曾公亮 《武经总要前集》 卷20云安军:思问砦 “在县南二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