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明水

明水

①一名汜阳河,亦作范阳河。即古萌水。源出山东淄博市淄川城西南,东北流注于孝妇河。《清一统志·济南府一》: 明水 “诸泉所汇,近水稻田,咸资灌溉,产米最佳”。

②即今四川南江县东神潭河。《舆地纪胜》 卷187巴州: 明水 “在难江县北五十余里,水间出砚屏石,林木山川之形隐石间”。《方舆纪要》 卷68巴州:明水在 “州北百里。自南江县流入境,下流合于巴江”。


区片名。在山东省章丘市中部。市人民政府驻地。属明水街道办事处。人口 9450。为原明水镇人民政府驻地。境内有净明泉,故名;一说唐太宗东征至此,适患眼疾,有孩童指引以泉水洗目而愈,遂名明水。西汉为土鼓县治。金为明水镇。1958年章丘县治迁此,1992年起为市治。以泉水著称,著名的有百脉泉、东麻湾、西麻湾、黑虎泉、清水泉、金镜泉、鱼池泉、净明泉等。产小麦、玉米、豆类、蔬菜,香稻是明水特产。盛产苹果、山楂、葡萄、梨、桃等。有煤矿、铝土、机械加工、化工、铸造、麻纺、制药等厂矿。胶济铁路和济青、济王、明莱、明泰、明刁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火发岭

    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方舆纪要》卷77岳州府巴陵县:“火发岭在府东北三十里。两山夹峙,形势崇绝。”

  • 卢峰山

    在今湖南溆浦县西二十里。《方舆纪要》卷81溆浦县:卢峰山“峭峰岿然,为众山表,有锁子、对马诸洞”。

  • 采菱城

    在今湖南桃源县东北二十五里。《舆地纪胜》 卷68常德府: 采菱城,“ 《武陵记》 云,其湖产菱,壳薄肉厚,味特甘香。楚平王尝采之。有采菱亭”。

  • 永厚陵

    北宋英宗赵曙的陵墓。一在今河南巩义市南孝义镇和义沟村北。东去永昭陵一里许。

  • 野狐桥寨

    在今甘肃岷县西四十里。《明一统志》卷37岷州卫 “曹家寨” 条下: “自是而西又有中寨、野狐桥、冷地峪三寨。”

  • 休吉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新丰县置,属循州。治所在今广东新丰县东北长吉屯。大业初省入河源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以新丰县改名,治今广东省新丰县东新丰江南。属南海郡。大业初废。

  • 玉女潭

    ①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二十五里。《资治通鉴》:五代汉乾祐元年(948),蜀将安思谦“败汉兵于玉女潭”。即此。②在今陕西麟游县西南。《清一统志·凤翔府一》:玉女潭在“鱼塘峡内,其水自永安宫前流入此潭,从半

  • 伊陵

    五代唐庄宗陵。原名雍陵。五代晋改名。在今河南新安县北。《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天福二年(937)春正月,“诏曰:‘唐庄宗陵名与国讳同,宜改为伊陵’”。

  • 南星桥

    在今浙江杭州市南。宋 《淳祐临安志》 卷7: “朱桥,旧名南星。” 明成化中建南新关。区片名。在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泛指凤山路、江城路、秋涛路、复兴街、滨江大道相交一带。以桥得名。桥宋时名南新,清改今

  • 匡川县

    唐武德七年(624)置,属南云州。治所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贞观三年(629)属匡州。武则天时改置蒙舍州。古县名。唐武德七年(624年)置,治今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属南云州。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