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
在今河南浚县东北。《汉书·沟洫志》 载贾让治河策: “河从河内北至黎阳为石堤,激使东抵东郡平刚; 又为石堤,使西北抵黎阳、观下; 又为石堤,使东北抵东郡津北; 又为石堤,使西北抵魏郡昭阳; 又为石堤,激使东北。百余里间,河再西三东,迫阨如此,不得安息。”
在今河南浚县东北。《汉书·沟洫志》 载贾让治河策: “河从河内北至黎阳为石堤,激使东抵东郡平刚; 又为石堤,使西北抵黎阳、观下; 又为石堤,使东北抵东郡津北; 又为石堤,使西北抵魏郡昭阳; 又为石堤,激使东北。百余里间,河再西三东,迫阨如此,不得安息。”
①一名小峨嵋山。在今河南郏县西北三十五里。《清一统志·汝州》: 小峨眉山 “相传宋苏轼在汝州见之,以其形类蜀之峨嵋,故名”。元至正中建三苏祠于山上。②亦作蛾嵋山。在今广西崇左县东。《清 一统志·太平府
即今云南元谋县北八十二里姜驿乡。明置驿。民国初设县佐。集镇名。在云南省元谋县北部、金沙江北岸。姜驿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850。元设姜站,明改站为驿,名姜驿,姜驿之名自此始。意为古驿道上一姜姓驿丞管理的
亦名阿耨达大水、卡墙河。即今新疆且末县东车尔臣河。《水经·河水注》:“释氏《西域记》曰:‘阿耨达山西北有大水,北流注牢兰海者也。’其水北流,径且末南山,又北径且末城西,……又曰且末河,东北流径且末北,
1914年以丹东、巴底、巴旺三土司地置,属川边道。治所即今四川丹巴县。任乃强《西康图经》(地文篇)《正释·七十九·西康三十六县名义》:丹巴“包括丹东、巴底、巴旺三土司,与明正土司属鲁密二十四村,及旧屯
东汉末置,属巴东郡。治所在今四川巫山县北九十五里洋溪乡南宁河。《水经·江水注》:巫溪水“又径北井县西,东转历其县北,水南有盐井,井在县北,故县名北井”。后属固陵郡。三国蜀汉属巴东郡。西晋泰始五年(26
即赛音诺颜部中右翼末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图斯哈勒图黑德东。
在今江西彭泽县东北马当镇东。唐陆龟蒙《马当山铭》:“言天下之险者,在山曰太行,在水曰吕梁,合二险而为一,吾又闻乎马当。”《寰宇记》卷111江州彭泽县:马当山“其山横枕大江,象马形。回风急系,波浪涌沸,
又称扎萨克台吉旗。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 设,属青塞特奇勒图盟。驻牧地在今蒙古国巴彦乌列盖省布尔根一带。古旧旗名。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以新和硕特部置,驻地在今蒙古国巴彦乌列盖省布尔根西北。
北宋宣和六年 (1124) 改龙平县置,属昭州。治所即今广西昭平县。《宋史· 兵志六》:昭州有昭平砦,县以砦名。南宋淳熙六年 (1179)复名龙平县。元属平乐府。明洪武十八年 (1385)省入平乐县,
即今湖北阳新县西北十六里荻田铺。清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 兴国州西北有荻田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