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平县
唐贞观四年 (630) 置,属羁縻嶂州。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后废。
唐贞观四年 (630) 置,属羁縻嶂州。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后废。
又名海岙镇。明置,属宁海县。即今浙江三门县东南六十三里梅岙村。《明史·地理志》 台州府宁海县: “又有梅岙镇,旧有铁场。” 《方舆纪要》 卷92宁海县: 梅岙镇在 “县南百里。旧有铁场,亦戍守处也。嘉
北宋置,属彭原县。即今甘肃西峰市南董志乡。明嘉靖二十七年 (1548) 于此筑堡。清仍为镇,属安化县。有县丞驻此。
在今江西樟树市附近。《舆地纪胜》 卷34临江军: 紫淦山 “在军城 (今临江镇) 之水东四十里,淦水经其下。旧有紫淦院。新淦旧治在清江镇,邑以是得名”。《清一统志·临江府》: 紫淦山 “在清江县东四十
简称陕西布政使司。明洪武九年 (1376) 改陕西等处行中书省置,有左右二使,治所皆在西安府 (今陕西西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宁夏、甘肃三省区及青海东部。清康熙二年(1663) 移右布政使治巩昌府
即今四川涪江。《旧五代史·康延孝传》: 五代唐同光三年 (925),“进攻绵州,王衍复断绵江浮梁而去”。《明史·地理志》 绵州: “西有涪水,源出松潘卫,流经此,亦曰绵江,下流至合州。”
①一名马山。在今湖南湘潭市东北,湘江东岸。《水经·湘水注》: “湘水又北径昭山西,山下有旋泉,深不可测,故言昭潭无底也。” 《清一统志·长沙府一》 引 《寰宇记》: 昭山 “以周昭王至此,故名”。②
即今西藏拉孜县东北彭错林。《清一统志·西藏》 藏地诸城: 盆苏克灵城 “在日喀则城西南七百二十三里”。又作彭错岭、喷磋克凌城。清康熙间置,在今西藏自治区拉孜县东北彭错林乡。
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道。西汉武帝时开凿, 自今陕西眉县东北渭水北岸开口,引渭水东流,经兴平县、咸阳市北,至泾、渭会合处注入渭水。《汉书·沟洫志》:“关中灵轵、成国、
唐长安二年 (702) 置,治所在北庭都护府 (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二十五里破城子)。三年(703) 改为翰海军。唐长安二年(702年)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属北庭都护府。次年改瀚
在今云南马龙县西七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14马龙州:杨磨山“在州西七十五里。一名关索岭,上有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