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西周封国。姬姓。在今山西西南部。开国君主是周成王弟叔虞,建都于唐 (今山西翼城县西)。春秋初期,晋昭侯封叔父成师于曲沃 (今山西闻喜县东北),形成分裂局面,后为曲沃武公所统一。晋献公迁都于绛 (今山西翼城东南),陆续攻灭周围小国,国力强大,成为霸主。晋景公时迁都新田 (今山西侯马市西),亦称新绛。疆域扩大,包括今山西大部、河北西南部、河南北部及陕西一角。公元前4世纪中叶为韩、赵、魏三家瓜分。

②山西省的简称。因春秋时晋在此建国而得名。


(1)古国名。公元前11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开国君主为周成王弟叔虞。建都于唐(今山西翼城县西)。国境在今山西省西南部。后迁都鄂(今山西乡宁县)。春秋初,晋昭侯分封叔父成师于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北),造成分裂局面,后为曲沃武公所统一。晋献公迁都绛(今翼城县东南),陆续攻灭周围小国。晋文公改革内政,国家强大,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景公时迁都新田(今山西曲沃县西北),亦称新绛,兼并赤狄,疆土大有扩展,约有今山西省大部、河北省西南部、河南省北部和陕西省一角。春秋后期六卿强大,互相兼并。前4世纪中叶晋国为韩、赵、魏三家所分。(2)山西省的简称。因西周、春秋时晋建国于此,故名。


猜你喜欢

  • 白鹿书院

    又称白鹿洞。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南庐山五老峰下山谷中。唐代江州刺史李渤曾隐居读书于此。南唐升元年间(937—942)建“庐山国学”,宋初扩建为“白鹿书院”,与睢阳、石鼓、岳麓书院齐名。后遭兵火。南宋淳熙六

  • 慎政郡

    北魏改长利郡置,属洛州。治所在南商县(今陕西商南县西皂角铺)。北周以后废。

  • 齐安戍

    北齐置,即今湖北新洲县治。

  • 父城县

    西汉置,属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宝丰县东三十六里古城村。西晋属襄城郡。东晋废。古县名。本春秋楚父城邑,西汉置县,治今河南省襄城县西。属颍川郡。《后汉书·光武帝纪》:更始元年(23年),“光武因复徇下颍阳

  • 云场坪

    又名大硐喇。即今贵州铜仁市东三十四里云场坪镇。因产朱砂,明初设银场坪水银局,后以银场坪谐音称为云场坪。1899年美国殖民者侵入,掠取汞矿,设立大硐喇汞矿厂。民国年间由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管理。1953年

  • 寻真观

    即石鼓书院。在今湖南衡阳市北石鼓山。唐李宽读书其中,刺史吕温访之,有《同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诗。

  • 安北设治局

    1933年改大佘太设治局置,属绥远省。治所即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大佘太镇。1942年改设安北县。1931年由大佘太设治局改名,治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1942年升县,移治今乌拉特前旗西北

  • 东闾村

    即今河北清苑县(南大冉)东南东闾乡。明嘉靖《清苑县志》卷1:东南“四十五里曰东闾村”。

  • 洮儿河

    又作太沵河、挞鲁古河、塔儿河等。在今吉林西北部。源出大兴安岭索岳尔济山,东南流入嫩江。明 《辽东志》 卷1: 洮儿河 “ (开原) 城西九百里,在肇州西。源出全宁北山,东北流入松花江”。嫩江支流。北魏

  • 庙子街

    即今河南栾川县东二十四里庙子乡。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10: 同治三年 (1864) 二月,捻军张总愚至 “卢氏之栾川、庙子街、三川诸处,袤延二百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