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遂镇
即今北京市顺义县东南二十里潮白河东岸李遂镇。清光绪三十年(1904)白河在此决口南流,夺箭杆河以至宝坻县。1923年在此镇西南开挖一引河, 白河归故道。
在北京市顺义区南部。面积40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李遂,人口 2710。镇区处古白遂河畔,辽已成村,李姓居多,故名李遂。明置屯,清设官仓,为往来商旅歇宿地。俗名旅宿。1949年属顺义县第四区和第七区。1958年设李遂公社,1983年改乡,1990年置镇。主产小麦、玉米。有服装、电子仪表等厂。南孙等公路经此。
即今北京市顺义县东南二十里潮白河东岸李遂镇。清光绪三十年(1904)白河在此决口南流,夺箭杆河以至宝坻县。1923年在此镇西南开挖一引河, 白河归故道。
在北京市顺义区南部。面积40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李遂,人口 2710。镇区处古白遂河畔,辽已成村,李姓居多,故名李遂。明置屯,清设官仓,为往来商旅歇宿地。俗名旅宿。1949年属顺义县第四区和第七区。1958年设李遂公社,1983年改乡,1990年置镇。主产小麦、玉米。有服装、电子仪表等厂。南孙等公路经此。
在今云南大姚县西北。《清一统志·楚雄府》: 宝关山 “在白井司西一里。山高百仞,为行盐要路。土人以盐为宝,因名宝关”。
即今山西忻州市南之牧马河。《方舆纪要》卷40忻州: 牧马水在 “州南七里。源出州西南五十里白马山,东北流经三交村,有牛尾庄水流合焉。又东经州南,而东北入定襄县界,合三合水,下流注于滹沱。有灌溉之利”。
北宋置,属镇戎军熙宁砦。在今宁夏固原县北。后废。
即今山西陵川县西南大槲树。1943年晋冀鲁豫边区置陵高县治此。
即今台湾省澎湖群岛最北之目斗屿。又名北屿。清蒋毓英《台湾府志》卷3:目屿“山形如人眼然,故名”。
即今新疆北部流入哈萨克斯坦之额尔齐斯河。《元史·太祖纪》:太祖元年(1206),发兵复征乃蛮,“太阳罕子屈出律罕与脱脱奔也儿的石河上”。即此。古水名。又作叶儿的石河、也里的失河(《元史·宪宗纪》)。即
在今广西桂林市东三里七星山。《水经·漓水注》: “漓水又南合弹丸溪,水出于弹丸山。山有涌泉,奔流冲激,山嵁及溪中有石若丸,自然珠圆,状弹丸矣,故山水即名焉。”
或即耶婆提之异译。指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或苏门答腊岛,或兼指此二岛。见 《大唐西域记》 卷10 “三摩呾吒” 条。
亦作俭浪驿。唐剑南至南诏清溪道主要驿站之一。在今四川德昌县北、安宁河东岸。唐樊绰《云南志》卷1:沙野城“至俭浪驿八十里”。《新唐书·地理志》 巂州:“又经沙野二百六十里至羌浪泽。”贞元十四年(798)
在今山东聊城市城西南隅。《清一统志·东昌府一》:东昌卫,“明置指挥使。本朝设守备及领运千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