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杨官屯

杨官屯

即今山东高唐县东南杨屯乡。《清一统志·东昌府一》:杨官屯桥“在高唐州东二十五里,跨通济河。每夏秋水涨作筏以济”。


猜你喜欢

  • 东冲山

    在今湖北武穴市东北。《方舆纪要》卷76广济县“多云山”条下:东冲山“山高起冲霄,故名”。《清一统志·黄州府》:东冲山,“《旧志》,重峦叠嶂,积雪不消,其左右烟月蔽亏,江湖环抱,为县最胜。上有鲍照读书处

  • 大小凉山

    指今四川西南部大凉山、小凉山。《清史稿·刘秉璋传》:“督蜀八年,历平万县,茂县、川北、秀山土寇,其大小凉山、拉木浪、赡对各夷畔。”

  • 暖泉镇

    即今河北蔚县西三十里暖泉镇。元工部尚书王敏建暖泉书院于此。今遗址尚存。(1)在河北省蔚县西陲。面积57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暖泉,人口9530。金末建村,因泉水严冬若蒸,故名。1953年

  • 寺庄集

    即今河北威县东北寺庄乡。明嘉靖《威县志》卷2:寺庄集“在县东北七十里”。

  • 寻甸州

    清康熙八年(1669)改寻甸府置,属曲靖府。治所即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1913年废为县。清康熙八年(1669年)降寻甸府置,治今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仁德镇。属曲靖府。1913年降为县。

  • 邯山

    在今河北邯郸市。《汉书·地理志》 注引张晏曰:“邯郸山在东城下。”《水经·浊漳水注》:牛首水“出郸县西堵山……又东历邯郸阜,张晏所谓邯山在东城下者也”。

  • 阊门滩

    在今安徽祁门县西南南宁河上。《新唐书·地理志》 祁门县: “西南十三里有阊门滩,善覆舟。旻开斗门以平其隘,号路公溪。后斗门废。” 《寰宇记》 卷104祁门县: 阊门滩 “在县西南一十里。夹滩两岸有大坛

  • 鸿池陂

    又作洪池、鸿池。在今河南洛阳市东汉晋故城东二十里,今偃师市西。《水经·谷水注》: 谷水自洛阳城东南,“又东注鸿池陂。池东西千步,南北千一百步,四周有塘,池中又有东西横塘,水流径通”。北魏亦作洪池。久湮

  • 天池山

    ①即华山。在今江苏吴县西。明王鏊《姑苏志》卷8:华山“山半有池在绝��,横浸山腹,逾数十丈,故又名天池山”。②在今四川江油市西。《寰宇记》卷84江油县:天池山“在(龙)州南

  • 南兖州

    ①东晋元帝侨立兖州于京口 (今江苏镇江市)。南朝宋永初元年 (420) 改名南兖州。元嘉八年(431) 移治广陵县 (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冈上)。辖境相当今江苏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及安徽凤阳、滁州以东地。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