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渡山
又名屯门山。即今广东深圳市西南头镇。一说即今香港新界屯门青山。据 《舆地纪胜》 卷89广州: “世传云,杯渡禅师渡海来居杯渡山”,因名。《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新安县 “梧桐山” 条下:杯渡山 “在县东南百二十里。下滨海,旧名屯门山,上有滴水岩及虎跑井。《纪事》 云,东莞南头城,古之屯门镇,乃中路也。一云南头城东南海路二百里至屯门山,唐置屯门镇兵,以防海寇,天宝二载,海贼吴令光作乱,南海郡守刘巨麟以屯门镇兵讨平之,宋亦置营垒于此”。
又名屯门山。即今广东深圳市西南头镇。一说即今香港新界屯门青山。据 《舆地纪胜》 卷89广州: “世传云,杯渡禅师渡海来居杯渡山”,因名。《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新安县 “梧桐山” 条下:杯渡山 “在县东南百二十里。下滨海,旧名屯门山,上有滴水岩及虎跑井。《纪事》 云,东莞南头城,古之屯门镇,乃中路也。一云南头城东南海路二百里至屯门山,唐置屯门镇兵,以防海寇,天宝二载,海贼吴令光作乱,南海郡守刘巨麟以屯门镇兵讨平之,宋亦置营垒于此”。
在今河南浚县西北六十里大赉店南台地上。南北长450米, 东西宽220米。包括仰韶、龙山、商代三种文化遗存。1932年春发现, 后经多次发掘。在仰韶文化层中, 出土有淡红色彩陶片、红陶钵、夹砂红陶鼎、石
亦作斯都、徙国。都徙 (今四川天全县东南二十五里始阳镇)。《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西汉武帝时, “司马长卿便略定西夷, 邛、 筰、 冉、、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索隐
又作天井山。在今贵州黎平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石井山在府西南四十里。”
在今陕西南郑县西南。《舆地纪胜》卷183兴元府:立石山“在南郑县西南三十里。东连青锉,西接金华”。
即今四川重庆市巴南区东北木洞镇。元置木洞站。明置木洞驿。清雍正七年(1729)置巡司。民国改设县佐。在重庆市巴南区东北部、长江南岸。面积104.3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木洞场,人口716
西汉置,属济南郡。治所在今山东章丘市北绣惠镇北七里之回村。文帝四年(前176)封齐悼惠王子安为阳丘侯,后为县。东汉省。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章丘市西北回村。属济南郡。东汉初废。
①在今江西武宁县东南二十五里。清同治《南昌府志》 卷2武宁县: 武安山 “元邑人胡绍远屯兵保障处,砦城遗迹犹存”。②在今浙江龙游县南。《寰宇记》 卷97衢州龙游县: “有武安山。” 唐武安县即以此得名
在今江西大余县南。《方舆纪要》卷88南安府大庾县:双童岭在“府南三十里。即大庾之支陇,名三将军岭。绵亘二十里,三峰并秀。俗谓双童讲书台,以两峰并列,中峰稍平也”。
即今山西乡宁县西南西坡镇。《清一统志·平阳府一》“营里镇”条下:西坡镇“在县西南七十里”。在山西省乡宁县西南部。面积83.9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西坡,人口 3500。因处河流西岸山坡上
1914年改长乐县置,属湖北荆南道。治所即今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以五峰山为名。1921年属湖北荆宜道。1932年直属湖北省。1984年改设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旧县名。1914年改长乐县置,治今湖北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