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林尘墟

林尘墟

即今广东化州市西北林尘镇。清光绪 《高州府志》 卷10化州: 林尘在 “州北六十里”。


猜你喜欢

  • 宋熙郡

    ①南朝宋武帝置,属梁州。治所在兴乐县(今四川旺苍县西南嘉川镇)。辖境相当今四川旺苍县及苍溪县东北、广元市东南部地。南朝梁属黎州。西魏属利州,改县为嘉川。隋开皇三年(583)废。②南朝宋元嘉十八年(44

  • 朗池县

    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果州。治所在今四川营山县北。《寰宇记》 卷139朗池县: “以临古朗池为名。” 天宝初属南充郡,乾元初复属果州。宝应元年 (762) 属蓬州,贞元元年 (785) 移于歇

  • 东阳河

    又作东洋河。在今河北抚宁县西。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9抚宁县:东北有东阳河,为洋河东支。

  • 宁夏府

    明洪武三年(1370)改宁夏路置,属甘肃行省。治所即今宁夏银川市。辖境相当今宁夏西北部黄河沿岸地区。五年废。二十六年(1393)改置宁夏卫。清雍正二年(1724)复改为宁夏府,属甘肃省,并置宁夏、宁朔

  • 武都县

    ①西汉置,属五原郡。治所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境。东汉废。②西汉置,为武都郡治。治所在今甘肃西和县南仇池山东麓。东汉改为武都道。东汉末氐族杨驹徙居于此。三国时复为武都县。西晋后废。③南朝宋侨置,为武都

  • 地豆于

    北魏时,散居室韦以西,北界乌洛侯,西以今兴安岭与柔然相接,南邻奚、契丹。相当于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附近一带。以游牧为生,常向北魏朝贡。后为突厥所并。

  • 晒甲山

    在今河北迁安县东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17迁安县: 晒甲山 “相传李广守右北平,曾驻师于此”。

  • 八尺门

    在今台湾省基隆港东北,和平岛南。因与和平岛间的水道狭窄似八尺之门而得名。今为基隆市中正区公所驻地。村名。在福建省福鼎市中部、沙埕港峡口两岸。人口260。北岸属桐山镇,南岸属白琳镇。远眺峡口仅百尺之宽,

  • 渤错水

    在今辽宁辽河下游地区。《资治通鉴》: 唐贞观十九年 (645),亲征高丽,“上至蒲沟驻焉,督填道诸军渡渤错水,暴风雪,士卒沾湿多死者,敕然火于道以待之”。胡三省注: “蒲沟、渤错水皆在辽泽中。”

  • 沙哈里克湖

    在今新疆库车县东南。清道光《新疆识略》卷1:“密尔特彦河经城西,东南流百八十余里入沙哈里克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