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梓镇
即今江苏如皋市东南林梓镇。清 《乾隆内府舆图》: 如皋县东南有林梓镇。
在江苏省如皋市东部、通扬运河畔。面积59平方千米。人口4.8万。镇人民政府驻林梓,人口 6500。古称高阳荡,明初因梓树成林,改今名。1957年设林梓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6年置镇。2000年奚斜乡并入。产稻、小麦、棉花、油菜籽等,特产“林梓潮糕”。有化工、纺织等厂。宁启铁路和如白平、双长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三国吴大司马吕岱墓和真武殿。
即今江苏如皋市东南林梓镇。清 《乾隆内府舆图》: 如皋县东南有林梓镇。
在江苏省如皋市东部、通扬运河畔。面积59平方千米。人口4.8万。镇人民政府驻林梓,人口 6500。古称高阳荡,明初因梓树成林,改今名。1957年设林梓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6年置镇。2000年奚斜乡并入。产稻、小麦、棉花、油菜籽等,特产“林梓潮糕”。有化工、纺织等厂。宁启铁路和如白平、双长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三国吴大司马吕岱墓和真武殿。
即今福建霞浦县西南三沙湾内长腰岛。清《乾隆内府舆图》:霞浦县西南有长腰山。
在今湖北蒲圻市西。《清一统志·武昌府一》 “龙坑湖”条下:“又(蒲圻)县西六十里,有马蹄湖、沧湖,俱流出通新溪河。”
即今四川璧山县西南马坊镇。清同治《璧山县志》卷1:马坊桥在“县南八十里”。
在今湖南江永县西南十五里。《清一统志·永州府一》: 焦源岭 “以其横亘,亦名横岭。水自岭东出者注潇江,自岭西出者注桃川”。
即今贵州大方县西落脚河。《清一统志·大定府》: 阁鸦江 “在府城西南。《府志》: 落淅水自毕节流经阁鸦驿,谓之阁鸦江”。
在今陕西勉县东北褒城西北。《资治通鉴》:唐天复二年(902),“王宗播攻马盘寨”,即此。在今陕西省勉县褒城西北。唐天复二年(902年),王建将王宗播攻马盘寨,李继密战败,奔还汉中,即此。
西汉置,属千乘郡。治所在今山东广饶县东北一百十里。东汉省。《水经·济水注》: 济水“东历琅槐县故城北。《地理风俗记》 曰: 博昌东北八十里有琅槐乡,故县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广饶县东北。属千
①即今云南永平县东南六十里龙街彝族乡。清有外委把总驻防。民国初设县佐于此。②即今云南江川县东北二十六里龙街乡。大理时名碌云异城。元、明时为江川县治。集镇名。(1)在云南省元谋县北部、金沙江南岸。江边乡
亦名梨树城。即今吉林梨树市。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辽宁梨树县:“光绪四年设奉化县治, 号称县市为买卖街,商业颇盛。民国三年改称梨树县。”
亦作北海、小海。即今俄罗斯之贝加尔湖。《元史·刘好礼传》: 至元十七年 (1280),北方诸王叛执好礼,“遂以衣服赂叛王千户,始获东出铁壁山口……七月,至菊海,始与戍兵接”。